第31部分(第3/4 頁)
後。
寶儀自小在太后宮中長大,和太后的感情極深,太后來方寸山修行,一方面是因為早有向佛之心,另一方面則是失望於自小看大的兩個孩子姐妹相殘。如今自己和元瑛已經冰釋前嫌,想必太后也會原諒原主之前的過錯。
方寸山距離京城路途遙遙,寶儀騎馬趕了三天的路,又乘船在水上飄了五六日,這才到達山腳。
西梁國尚佛,許多宗室弟子都有跟得道高僧帶髮修行的先例,而其中方寸山為西梁第一聖山,為佛門重地,先前也有過皇室在方寸山剃度出家,因此太后選擇此地倒也並無不妥。
時逢五月,正是齋月,上山禮佛的人很多,山腳下的客棧住的也多是香客。方寸山上有寺廟三座,一座是位於山頂的大慈安寺,一座是位於山腰的小慈安寺,還有一座,則是寶儀的目的地,後山山腰最清淨之處的慈月庵,太后娘娘便是在此處修行。
有大小兩座慈安寺香火鼎盛,慈月庵則又清靜得多,寶儀特意選了條偏僻的小路上山,卻發現這山中道路複雜,多有分支,寶儀憑直覺一路走下去,繞來繞去也沒有找到慈月庵,等回過神來,已經是黃昏時分,她抬頭一看,“大慈安寺”四字躍入眼簾。
這……
哎呀,一不小心就走到山頂了。
晌午上山,本以為用不了多久就能到慈月庵,卻沒想到一時迷糊走錯了路。這會兒等她下了山,恐怕天已經黑了,可要到哪兒去找吃的?
寶儀思忖片刻,到底走到寺門前,執起門環扣了下去。
說來也奇怪,小慈安寺固然香火鼎盛,可這大慈安寺也是久負盛名,怎地這會兒大門緊閉,一個香客都沒有,當真奇怪。
不一會兒,一個呆頭呆腦的小和尚來開門,見到門外是個漂亮的大姑娘,小和尚臉色明顯就變了。
“是女施主扣門?”
當然了,這附近還有別人嗎?
寶儀注意到這小和尚怪異,只是形勢逼人,只能硬著頭皮道:“小師傅,不瞞您說,我本是要去慈月庵的,不想走錯了路。如今天色已晚,可否求貴寶剎收留一晚,給些……吃食。”
爬了半天的山,她好餓!好餓啊!
小和尚見寶儀言談舉止雖然灑脫,卻難掩骨子裡的貴氣,心知這定是山下的貴人。他略作遲疑,便道:“你且稍等,我去問問方丈。”
不一會兒,那小和尚復又回來,推開大門,雙手合十道:“女施主請進。”
“多謝小師傅。”寶儀也學著小和尚的樣子雙手合十。
小和尚領著寶儀左拐友繞,終於到了一處僻靜的禪房,小和尚停步,回頭道:“女施主請稍作歇息,我去取些齋菜來。”
“不用那麼麻煩,給我兩個饅頭一壺水就好了,本就是我叨擾在先,不敢勞煩諸位師父。”寶儀說完,又補充道:“不知貴寶剎的饅頭有多大,要是小巧的話,三個……好嗎?”
小和尚嘴角明顯抽了一抽,大概是沒見過這麼有禮又厚顏的施主,不過也應下。
見小和尚走了,寶儀肩膀一塌。
她雖然沒什麼信仰,但也知道對正兒八經的神佛要心懷敬畏。這大慈安寺是百年古剎,一草一木都透著靈慧,她到底不是正主,呆在這裡簡直處處不自在。尤其是剛才路過正殿,看著殿上寶相莊嚴的佛祖,寶儀覺得自己就是那話本中的妖孽,一眼就被識破原型,心中所想更是無處遁隱。
這會兒關上禪房的門板,寶儀才覺得終於可以鬆了口氣。
心知小和尚沒個兩刻鐘回不來,寶儀索性甩了鞋,大喇喇地往榻上一躺。累了一天,渾身的骨頭縫兒都透著痠疼,不出一會兒,寶儀便覺得意識模糊,半睡了過去。
半夢半醒間,寶儀似乎察覺到了外人的氣息,窗根下傳來竊竊私語。
“師兄,我們還是回去吧,此事終究不妥。”
“師弟,你就幫師兄一次,我只看她一眼,若不是,我立刻就走。”
“若是呢?”那師弟聲音極為好聽,輕而不嬌,沉而不躁,每一個音節都彷彿在舒緩地按摩耳廓,讓寶儀有些燻淘淘的。
“若是,我……我便就此別了師門,與她走。”
“走去哪兒?”那人嘆氣,“師兄,你是師傅撿回來的孤兒,自幼在寺中修行,紅塵再好,卻沒有你的歸宿啊。”
“師弟,你不懂,待有朝一日你遇見心愛的女子就知道。什麼歸宿,什麼修行,她一眼就是你的歸宿,她一笑就是你的修行。錦娘是個好姑娘,她能拋下一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