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3/4 頁)
體漆黑的高頭大馬上,手執黑纓長槍。那槍頭上雖裹著布套,可是鑌鐵打造的槍柄卻是一片烏沉,十分肅殺。而那支步隊則是人人手執一人高的大盾並一柄長彎刀。那彎刀的刀尖兒上雖也裹著布套,然刀身雪亮、煞氣凜人。
而最叫人膽寒的,還是這些契汗國士兵的長相。
與大漢朝中原人的樣貌不同,這些契汗人的相貌有幾分像傅珺前世見過的西亞人,高鼻深目、膚色微黑,身材也較中原人高大。
他們的打扮也很怪異,士兵們皆是髡頂披髮、目光兇惡。一些士兵看到人群中漂亮的小姑娘時,便發出了/淫/邪的笑聲。更有幾個士兵在看到幼童之時,還會伸出舌頭舔舔嘴唇,一雙眼睛直如惡狼一般,似是下一秒就會撲上去將人吞吃入腹。
當這兩支隊伍相繼行過朱雀大街之時,擠在街邊看熱鬧的人群漸漸地便沒了聲息。一些膽小的孩子更是了縮在了家人懷裡,卻是嚇得連哭都不敢哭。整條朱雀大街一片安靜,唯有店鋪裡張出的布幡,兀自在獵獵北風裡嘩啦作響。
五城之外,搭建的粥棚才拆散不久,那些逃難至此的流民,亦才被朝廷派出的官兵遣送回鄉。而此時此刻,卻又有這支所謂的友好使團來訪。傅珺說不出自己是何感受。
她只知道,此次契汗來訪,絕對是來者不善。
而事實證明,傅珺的感覺並沒有錯。
就在使團抵京的第二天,幾個契汗士兵在酒樓喝酒之時,因與食客發生口角,竟是當街拔刀傷人。若非五城兵馬司的人來得快,只怕就要發生命案了。
此事一出,整個京城都震動了。
京中的百姓皆是無比憤怒。這些契汗人在西北殺人放火,跑到大漢京城居然也如此囂張,全未將大漢朝放在眼裡,簡直是欺人太甚。
契汗國大皇子蕭常遠見事情鬧大了,先是連夜進宮向聖上請罪,第二天便親帶著那幾個鬧事計程車兵去了五城兵馬司,在官署前的空地上當眾執以鞭刑,將那幾個士兵打得皮開肉綻。此外還向那些被砍傷的百姓各贈白銀五十兩以表歉意。
然而,此事終是觸及了一國君主的底線,聖上一怒之下,派了五百龍禁衛將使館團團圍住,名義上打著維持秩序、不令無關人等騷擾使團、保護使者安全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將使團成員的行動自由給限制住了。
第385章
那些契汗人見龍禁衛各各甲冑鮮明、人人孔武有力,這才將先前那些輕視之心收斂了一些,行動之間也不似開始時那樣囂張了。
然而,這件事無論如何還是打了皇帝的臉。
就算溫重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可說到底,那也只是奪回城池而已,說出去並不是那麼好聽。而反觀契汗國,卻是實打實地連奪十城,兵臨城下。彼時若是敕州再一失守,函谷關淪陷,直若中原正門大開,那時候大漢朝可就要面臨一場真正的戰爭了。
在如此情況之下,契汗使團的蠻橫無禮便也很好理解了。而當今聖上在權衡各方勢力的條件下,卻不得不採取守勢,根本強硬不起來。
此外,那契汗大皇子蕭常遠行事十分周全,事發之後立刻進宮謝罪,又是鞭笞士兵,又是贈送銀兩,姿態放得極低,若要再就此事做文章,卻又顯得我大漢朝無容人之量一般。
於是,被白白打了臉的皇帝一口氣便堵在胸口,吐又不是、咽又不是,第二天便沒來上朝。
一眾臣子亦覺此事棘手。
此事若是一個處理不好,便有可能上升為外交事件,卻是對兩國邦交不利。而西北邊境好不容易才恢復的平靜,亦有可能就此打破。
如今的大漢朝,並沒有太多的力量去進行一場戰爭。
大漢朝的當今皇帝劉簡,在先帝爺時便曾親眼目睹門閥世族對中央朝廷的重重擠壓與逼迫。更深知外戚勢大的危害。因此自即位以來,他一面拼命打壓外戚勢力,一面又著力分散兵權,力圖將英王困守京城,架空其在西北的影響力;而另一方面,對於那些隱藏在軍中的世族門閥力量,皇帝亦是不遺餘力施以手段。
因此,今天的大漢朝,並沒有一個深得皇帝信任、同時又能號令三軍的人物。軍中勢力被打散的同時,亦陷入了互相推諉、互相傾軋的怪圈。那西北邊境的連連失守。便是最好的例證。
此時的大漢朝。只宜懷柔,不宜動武。此外,若大漢朝真與契汗交惡,則胡狼國與交趾國說不定也會隨之而動。於大漢亦是大為不利。
所以群臣才會深覺棘手。一方面要為當今聖上挽回顏面。另一方面卻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