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給的,大夫人敬自己一分,她也自然回報一二的,低聲帶著憂色道:“你叔父疼你這個侄女兒可一點也不少的,怎麼說起如此見外的話來?只是我聽你哥哥說過,如今京中的情況並不是很好,太后娘娘一派已經不是五年前那般佔盡上風了,你叔父能夠坐穩開封府尹的位置,乃是得了太后娘娘和梁相公的器重。但是自陛下大婚娶了蕭皇后之後親政,如今已經握有一些權柄了,新進的範相公就是陛下的人,他年富力強,自入了政事堂為參知政事後,就和梁相公不和,弄得你叔父也受到了牽連。如今老臣們也時常被陛下挑些刺兒出來呢,更不要提你叔父等人了。只是太后娘娘鳳體安康,陛下也不敢太過苛待老臣,所以妹夫謀缺,須得謹慎萬分才成。”
大夫人用力地點了點頭,“京中之缺若是不好謀,只得謀各路的轉運使或者經略使的缺了,最不濟便是平調了。”她頓了頓,看向兩個嫂嫂低聲道:“這次三娘出嫁,二孃只使人送來了隨禮和添妝,她送來的書信中雖然報喜不報憂,但是我也能看出來,蕭家為了襄助蕭皇后,便是二孃嫁去的老二房也出了不少力……不瞞兩位嫂嫂,便是我遠在揚州,也從一些官夫人的閒話中聽出,蕭皇后好似並不如何得陛下的喜歡呢,加上皇后嫁進宮中五年無子,而陛下年歲也不小了卻膝下尤空,只怕太后娘娘心裡頭也有些後悔,慶豐五年的時候,可是太后娘娘力主陛下娶蕭氏為後的。”
姑嫂三人當時都隨著丈夫在任上,自然是清楚這事兒的,陛下娶皇后可是頗費周折的,據說陛下覺得宗室最大長輩越王太妃提議的青州陸氏為後,但是太后娘娘卻瞧中了洛陽蕭氏女。最後太后娘娘勝出,而越王太妃一氣之下就帶著兒孫去了邢州,半點也不給太后娘娘顏面……
大夫人嘆道:“二孃在信中抱怨連連,說是這三年來蕭氏族中可是送了不下八十萬貫錢進京襄助蕭皇后,就是二孃他們一房也出了不少錢財。我如今擔心的就是若蕭皇后一直無子,蕭家失了家財失了聖心,這沒落是遲早的事兒,二孃又要受苦了……”
蘇氏和彭氏頓時沉默下來,她們不是鄉下沒有見識的婦人,非常清楚這些彎彎道道的,更是知道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後宮事關朝堂,十年前陛下登基時才是個十二歲的少年郎君,太后娘娘強勢,又得到了政事堂的梁相公、薛相公的支援,而宗室諸王不顯,因而魏家、楊家等老派的大家族當年依附梁相公。太后娘娘也是情有可原的。然時過境遷,陛下日漸成長,五年前得以親征,太后娘娘一系的情景就不太好看了。更讓人憂心的是,蕭皇后是太后娘娘力主立的皇后,並非很得陛下之意,如今多年無子,若是太后娘娘和皇后失勢了,魏家、楊家,乃至蘇家在外做官的男人都會受到影響,她們這些後宅女子自然也躲不過的。
“所以咱們就求神拜佛,讓菩薩保佑皇后娘娘早日懷上龍裔吧。”蘇氏長長地嘆了口氣道。
彭氏眼中卻閃過精光,看向大夫人強勢道:“雖則希望皇后娘娘快些懷上,但她五年無孕,這往後有孕的機會就越小,只怕蕭皇后也打了主意擇人入宮呢。莫說男人的前程和女人無關,若是蕭皇后敗落,梁相公被驅出了政事堂,咱們的日子都不會好過了,蘭娘是嫁進蕭家的,只說首當其衝。所以妹妹,你若是打定主意要送庶女入宮,卻不要再猶豫,如今可是極好的機會。”
大夫人用力地點了點頭,心裡也覺得機會極好。只是該細細操作一番,最好不讓人覺得楊家有獻女邀寵的嫌疑才成。
這邊大夫人和兩位嫂嫂商議之事,其他人自然不知的,至於重生回來的楊芙和楊葭,前者前世並沒有跟著一道去汴京對於候選之事並不清楚;而後者,楊葭雖然跟著一道去了汴京,但是因為她當時才穿越不到一年,同堂姐和庶姐都不太親近,對於事情也是一知半解的,只是知道楊芊病了一場,楊茹被送進宮候選,不知怎麼地被賜給了涼王為側。而涼王雖然是皇帝陛下年齡最為相近的異母哥哥,卻因生母乃是一宮婢,故而先帝時就是小透明,到了慶豐年間,也只做了個郡王罷了。因為本朝宗室王公無封地,而涼王又是個無甚才幹的,故而在汴京一向沒什麼分量。楊茹被賜給涼王做側室還鬧騰了一場,卻不得不嫁過去,在楊葭嫁去了趙家的第三個年頭,楊茹就在涼王府中病逝了。
楊葭牽著六郎和楊芊先去瞧了瞧楊況,看他臥在床上面容泛青的樣子,幾個人心裡都不好受,二房也就這個兄長敦厚老實,對堂妹堂兄弟們極好,如今見他如此,安慰的話說了一大筐,只希望他能真的養好。
“二哥,你去年可曾答應了我們幾個姐妹,等到了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