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2/4 頁)
百姓驚訝之於,更多的是感激,先前百姓只是討論新的知州大人年輕俊美,狀元郎出身,很是風流倜儻,聽聞對夫人情深意重,惹得滿城的女子都對這位知州夫人異常豔羨,聽得知州大人在才考上秀才時,就娶了現在的夫人,不少有試婚女兒的太太們,一時間目光也都重點放在斯文俊秀的書生身上,指望著挑一個像知州大人這般有才華又重情重義的讀書人。
一時間,年輕秀才都成了瓊州媒人眼中的香餑餑,蘇婉還笑稱丈母孃開始看重“潛力股”了。
而如今大家不再八卦知州大人,街頭巷尾提起來都是對他的感恩戴德,宋大人成了歷任知州當中最受百姓愛戴的一位,民望瞬間打了雞血似的往上翻翻翻。
遠的不提,就說灶房的王婆子兼顧採買一職,小販都認得她是知州大人府上的廚娘,她現在出門買菜,每逢給錢都跟打仗似的,小販根本不想收錢,還單撿著貴的新鮮的菜往她籃子裡送。
王婆子頭一回享受這種熱情待遇時,有些懵了,出門時攥了多少銀子,回去時仍拿著多少,菜籃子卻幾乎滿的裝不下了。回到府裡暈乎乎的把此時告知夫人跟前的管事劉媽,劉媽都不用去請示太太,當場就板著臉教訓她不能佔百姓的便宜。
劉媽教訓人真真是厲害,王婆子經此一次,再不敢犯了,第二次出去買菜時,幾乎是求著小販收錢的,幾個回合下來,百姓也改變策略了,該收的錢照樣收,只是王婆子買完準備回府時,總有不懂事的小孩直愣愣衝過來,然後一塊肉一隻龍蝦就掉進她籃子裡了,她轉頭卻連熊孩子的蹤跡都看不到,沒奈何只能帶著意外之財回去。
這回連劉媽都想不出拒絕的方法。瓊州人們見此方法可行,從此像是點了新技能一般,王婆子菜籃裡總能多出些新鮮貴重的物件,開頭還是吃食,後頭就包羅永珍了,王婆子還收到一件做工精緻的小衣裳,面料是純棉,算不上頂好,也不差了,一眼就看得出來是給知州大人家三歲的小少爺做的,蘇婉也收到過禮物,是一朵栩栩如生的手工絹花,更多的是給宋大人做的鞋子,鞋底納得密密實實,不比宋奶奶的差。
百姓如此熱情,惹得宋大人一家委實不知作何反應。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賑災工作進行的很順利,宋子恆的方法落實下去,經手銀子、負責採買以及發放物資的,分別是不同的人,如此一來也算是互相牽制,不說半點沒有貪墨跡象,然而銀兩都用到了實處,卻是不假的。
瓊州百姓頭一次遇到這樣的天災,臉上卻沒有半點壓力,大抵是第一次遇到如此為民著想的父母官。
此番被破壞的,不只是百姓的屋舍,還有官舍,街道都有毀壞的,衙門的人頭一次沒有忙著整治官舍官道,先組織了人去給百姓修房子,是以幾日後輪到修公家的建築,百姓也都自發的帶了工具和乾糧來幫忙,本是計劃三五日弄好的,這麼多人一齊上,估摸著一日就搞定了。
這日宋子恆恰好不在,他瞧著瓊州城裡安置差不離了,便帶了自己的班底去巡視周邊的縣鎮,只留了師爺張然在衙門坐鎮。
張然是個老書生,卻不是老古板,他很會變通,聽得衙役來報,他一時拿不準主意——其實是師爺沒有實權,不好做主。便去後院找知州夫人了。
先前大牛走時,也給他指過一條明路,若遇到不是很棘手,用不著請別個大人的事,倒不如先去請教夫人,大人平日並不避諱夫人這些公務,夫人耳濡目染之下,比等閒婦人要知太多事。
張然也不覺得請教一介女子是多為難的事——他以前不這麼想,如今純粹是受新主子的影響,畢竟這個女子說話連主子不得不考慮的,他一個師爺,更沒有什麼好難為情的了。
果然蘇婉也沒有讓他失望了,張然從後院出來,滿面春風的回了衙門,先前稟報的衙役忙過來問:“師爺可有法子了?”
張然拍拍他的肩:“你帶上兩個人,到後院搬了米和鐵鍋過去。”
“搬這個做甚?”衙役聽得一愣一愣的,“小人報的是百姓來給修葺官舍官道的事。”
“我說的自然也是。”張然眉毛也沒抬,“夫人說了,百姓如此熱心腸,咱們也不能見外,然而也不能讓他們白辛苦,還吃自個兒帶的乾糧,你們先帶了鍋過去煮飯,稍後會有人買了菜過去煮,定好好犒勞大夥兒兩頓。”
衙役聽得“犒勞”兩字,眼睛的亮了,連連點頭,麻利的招呼了幾人去後院。
張然在衙門替宋子恆處理些無關緊要的公務,衙役上來問:“師爺,快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