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強馬壯。
李墉等人不看則罷,一看都是倒吸一口涼氣,心又涼了半截。這明顯是西燕在積蓄兵力,一旦大兵集齊,自然全力進攻。
李墉無奈,只得再向甘肅總兵官求援。哪知甘肅總兵官說只有奉皇帝號令才肯借兵。李墉只好又寫表一封,派人八百里加急快馬送給遠在京師的皇帝。
皇帝李錚聽說西燕仍在積蓄兵馬,也是微微著急,只能又命甘肅總兵官借兵一萬。
又來一萬兵馬增援,李墉等人的心才踏實了一點。
這一來一回就又花了一月時光。
可這以後,西燕兵馬卻又沒什麼動作了。他們遲遲不開戰,李墉等人卻不敢疏忽,生怕西燕有什麼詭計,要趁自己麻痺大意時才進攻。此時眾將士歷經多月守衛,早已精神疲憊,若真的西燕來攻,怕也沒有精氣神作戰了。
殊不知宇文龍已命大軍回西燕東部第一關龍陽關休整去了,涼州城西只駐留騎兵五千。他算準李墉等人不敢貿然出城來攻,是故滿地的帳篷和攻城器械也不曾收走,一來可以做個幌子,二來等真的使用時不用再花費時間推到陣前。就算李墉真的冒險出城來打,他五千騎兵也可迅速撤走。
此時靖朝京師內,受宇文龍收買的細作開始散佈訊息,說梁王李墉聚精兵卻不戰,意圖謀反。
皇帝李錚本來就善於猜忌,對自己這位久經戰陣的叔叔更是心存忌憚,不許擁兵過眾,此刻見他兩次求兵,得兵後卻又未戰,恰逢城內謠言四起,疑心終於起了,發旨命其出城作戰。
李墉畢竟知道自己有多少家底,而城外的西燕大軍數都數不過來,如何敢輕易出城作戰?派謀士寫書回覆聖旨,詞語儘量委婉,但總之就是不肯出戰的意思。
李錚收到回書後終於怒了,一道旨意下去,李墉所借兵馬全數歸還不說,另麾下五萬兵馬減至兩萬,其他兵馬劃撥嘉峪關。
李墉這裡距京師遙遠,哪裡知道那裡的故事,收到旨意後雖然震驚卻又不敢抗旨,只能從了。於是次日起,僅有兩萬兵士在十數里的城牆上守衛。西燕大軍城下不動,自己卻要時時刻刻用心守衛,縱然是鐵打的人又能捱上幾夜?何況差不多已有兩月之久?兵士們個個埋怨不已。
計謀終成,宇文龍反而不急了。
又等十數日,估摸著城內靖軍兵士再無精力、個個昏昏欲睡了,副將李光向宇文龍提議,可以發起總攻了,反遭一頓訓斥。
沒想到又過兩日,一紙詔書傳來,梁王李墉竟然被皇帝李錚招到京師詢問邊防。涼州城只剩一個右副總兵官周泰!!!
這倒是宇文龍始料不及的。不過既然老天都幫他,那也沒什麼可說的。宇文龍懶洋洋地一笑,終於下達了攻城的命令。從龍陽關調出來的八萬精兵,加上前線的五千,對外號稱十萬,對涼州城發動了總攻。
這一刻是卯時。
從攻城開始到現在,過去了三個時辰,如今靖軍已現破綻,城破只是早晚的事。宇文龍強自抑住心裡的興奮,望著涼州城方向,雙目如水。那裡有一個女子,一個他極為景慕的女子。
他,年僅二十歲,就位列西燕國上將軍,那是憑著無數戰功得來的。攻城掠地對他來說,等於家常便飯,幾乎沒有什麼可興奮的。不過這次不同,這次攻打的是漢人的西部要塞。漢人素來喜歡爭鬥,對外征伐膩了,便自己內部對戰,因此漢人對戰爭的瞭解最多,理解也最深。他們善戰的某位軍事家不是留下一部叫作《孫子兵法》的名著麼?據說懂了這部兵法,帶兵可以無往不勝。為何這次面對的漢人將軍…據說還是一個親王,如此的愚蠢與不堪一擊?是我太強,還是他太弱?難道是一個酒肉王爺?
宇文龍又想:“歷數以往的戰役,沒有一次是跟漢人打的。雖然每次都勝得酣暢淋漓,但總是有以多欺少、以精辱弱之嫌。這次能跟天下最善於戰鬥的漢人開戰並且大勝,委實是件大樂事。”至於得勝後國王封賞、為家族增輝卻不考慮了。
另外一個讓他興奮不已的、也是主要令他期盼的是,早在開戰之前,二弟宇文虎就跟他透露過,涼州城內梁王的女兒…英華郡主,不僅貌美如花聞名西北,更是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端的是漢人女孩兒中萬里無一的人物。此次攻佔涼州城,如有機會,一定要將她拿下,收作妾寵。
宇文虎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面前嘟囔:“若是娶了英華郡主做夫人,就是給他皇帝他也不做。”
宇文龍聽一次沒感覺,聽兩次不稀罕,可聽多了就動了心。
蓮花公主死後,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