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了。哼,公主,名義上不就是那個老太婆的女兒麼,我稀罕得很麼?做這個郡主已經很鬱悶了,如是再做公主,天知道哪天會鬱悶而亡?
她見我立了大功,一高興封我做公主了,可是考慮過我的感受沒有?她就是要我當皇后,也得問問我的意見啊?
“對了,這是古代啊,各地都是一言堂。”李靜暗想,如果賭氣不去,那就是抗旨不尊,要掉腦袋的;如果冒險逃亡,又似乎不值得。畢竟,誰也不知道進京之路,是福是禍?既然沒有辦法,那就認命吧。
書心與畫意默默地收拾著她的衣物,一向活潑好動的書心也不說話,說明她內心的惶恐不安。可是李靜自己也是空中的樹葉,懸著呢,又怎能去安慰她?
既然不能抗拒,那就只好認命了。李靜別的優點沒有,隨波逐流的態度倒挺好。
當夜王府內大排筵席,梁王親自作陪,款待王升等人。他們奉懿旨接英華公主進宮,排場自然不小,除了王升這個太監副總管,還有幾個親信太監,另有護送公主的御前侍衛十數名。雖然職級都不高,可都是宮裡的人,說話極有分量,哪個敢輕易得罪?筵後都有紅包奉上。
王妃自來李靜屋裡,娘倆說些知心話。王妃自然是寬慰她,叮囑她路上小心,進宮以後的禮節等等。李靜滿口應承,心思卻全然不在。
王妃走後,李靜倚在閨房窗前,望著清朗夜空當中的那輪明月,心中大起愁緒,不自禁想起了前世的父母。這一想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
兩個丫鬟還當她是怕此去路途遙遠、不忍離別,紛紛勸慰。真是好言一句三冬暖。李靜此時覺得這兩個丫鬟特別懂事,恨不得把自己有的全都分給她倆,可再一想卻不實際,只能作罷。雖不能分享什麼,以後卻可以待她們更好,李靜暗想。
當夜無眠。李靜睜大了眼睛望著帳頂發呆,直看到眼睛酸了,也難以入睡。其實若換作旁人,陡然遇到這樣的事,怕也不能睡著。一直到卯時前後,也就是凌晨五點左右,她才慢慢睡去。可這時候還能再睡多久?
4京路綿長 (1)
51長假回老家休息,明天以及後天的今晚全部放出,週日下午繼續更新。
……
李靜已經坐得太久太久,連屁股都有些難受了,偷偷撩開轎簾,往外一望,自己一行人馬正行在官道上,遠處是連綿不絕的田地,放眼望去,似乎連天邊都看到了。
“唉。”李靜嘆了口氣,無奈地放下轎簾,繼續坐著發呆。
她這一行人馬,自早上巳時前後出發,已行了將近兩個小時,換算成古代時間,也就是一個時辰。除她外,所有人等全部騎馬,只她一人坐在車轎裡,分外彰顯公主的氣派。坐轎雖是不累,可坐得時間長了也受不了,脖頸、腰、臀、雙腿,哪兒都不舒服。不舒服怎麼辦?忍著。李靜想起進京幾千里路,數十天的路程,要都這麼坐著,還不活活憋死?幸虧這轎子內部空間頗大,座位又長又寬,很有點沙發的感覺,實在疲累了,還可以躺下休息一會兒。即便這樣,也還是難受。
李靜回想起連梁王李墉的壽宴也沒參加,就匆匆離去,走的時候,梁王夫婦看向自己的殷切眼神,一剎那間讓自己感動良久。那是父母對於即將遠去的女兒的掛念與不捨,裝是裝不出來的。
她離府的時候,也沒見到李鈞,不知道這個傢伙到底怎樣了。想想自己對他做的一切,雖嫌過火,卻也是怒極而發,也怪不得自己。
“唉,都離家幾十里路了,還想那麼多煩心事做什麼?”李靜暗暗勸著自己。
依王升的意思,是從涼州南下蘭州,自蘭州走長安城,再繞道晉中,之後北經保定府,最後到達京城。這條路雖稍稍繞遠,但盡走官道,路上太平,也就等於節省了時間。眾人自然遵從。
李靜此次進京,書心畫意兩個跟前的丫鬟自然相伴。為確保女兒平安,老王爺李墉還特地從王府護衛裡挑了十個忠心耿耿的心腹,護送女兒遠途。如此一來,這隊伍二三十人,行走在官道上,浩浩蕩蕩,威風凜凜,路人見則遠遠繞開,生怕惹了麻煩。
進京路上第一日,行得不是很快。將將行了百十里路,來到涼州城外一個名叫鐵橋驛的小鎮,王升吩咐就地休息,過夜之後明日再行。這落腳之處,自然是靖朝在這個小鎮上設定的驛站。
這小鎮不大,驛站只駐兩個兵士與一個馬伕。聽聞公主駕到,驛站整個都驚動了。驛丞親自出來迎接,卻也只配見王升手下的太監。一番話語之後,驛丞慷慨獻出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