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拿起御桌上的一份奏章繼續看了下去。
他忽然轉頭朝王承恩問道:“我讓你查的那兩個人查的怎麼樣了?”
王承恩見崇禎發問,趕忙把原本彎著的腰彎得更低一些,好讓自己的嘴巴正好對著崇禎的耳朵,他回到道:“回萬歲的話,那個盧象升原本是個大名知府,得知蠻子入關,欲寇我京師,他便募兵萬人來京拱衛京師,似乎是個忠臣。”
崇禎點點頭,道:“建奴入關之時,京裡的有些混賬,不思退敵,盡叫嚷遷都遷都,唯有這些大明真正的的忠臣義士前來護我朱家的江山,由此可見,其確實是個忠貞之輩。”
頓了頓,崇禎繼續說道:“他原來既是大名知府,想必對大名一帶頗為熟悉,便讓他負責整治大名(今屬河北)、廣平(今河北永年)、順德(今河北邢臺)三府兵備吧!”
王承恩答應了一聲,瞧著崇禎的臉色還算過得去,繼續小心翼翼地向下說道:“至於那個大同總兵梁濤,他原是三邊總督楊鶴楊大人手下參將,打仗甚是勇猛,楊大人聽說京師有急,便擢升他為副總兵,著他護援京師來著。”
崇禎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說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楊鶴是三朝老臣,他雖然”崇禎想到了他的這位三朝元老,他在陝西的工作成績是在是然而崇禎到底沒有做說下去,嘆了口氣,他繼續道:“他的忠心朕是知道的,想來他派來的人也不會太差。這個梁濤能夠在滿朝惶惶之時毅然領命前往關口,拿回了關內四城,朕聽(曹)化淳也說了此事,卻是個忠貞之士。如此--也算得上是個可用之人,只盼他勇猛歸勇猛,勿要是個莽撞之輩才好。也罷,他既然要個火器營的編制,大同如此重鎮,也確實要留支強軍,那便給他吧!”
王承恩小雞啄米似得飛快地點了十幾二十下頭,隨即在崇禎的揮手下繼續躬著身退下了。
第二十六章 徐府
高亮抬起頭,仔細打量了眼前這座異常簡樸亦或是說甚至有些破舊的宅子,這便是堂堂大明朝二品大員的宅邸!
高亮忍不禁嘆了口氣,若是滿朝文武都似這般--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偌大的一個大明怎麼會被一群東北的蠻族攪得如此狼狽;又怎麼會如此巨大的一個王朝國庫裡窮得只剩下老鼠,以至於沒錢賑災,各地農民揭竿而起者數不甚數!當真是可悲啊可嘆!
高亮差了個手下前去敲門,門‘吱呀’一聲開了,門裡露出一個老僕人皺紋遍佈的臉龐,“誰啊?”
高亮趕忙親自遞上名刺,“大同總兵帳下行軍參謀高亮代我家總兵大人前來拜訪禮部侍郎徐光啟大人。”
“哦,既如此,請大人稍等便可,小人立刻前去稟報我家老爺。”
那老僕人順手接過名刺,再將門微微帶上,急忙拼盡他的全力小跑進了內宅。
片刻,門再次被他開啟,他朝高亮一拱手,道:“這位大人久等了,老爺正在打聽等候,請大人隨我來。”高亮點點頭,轉身朝身後幾個護衛示意在門外稍等,然後徐徐跟那僕人進了內宅客廳。
“晚生高亮代我家總兵大人拜見徐大人。”高亮一個鞠躬到底,180度的高難度動作,絲毫沒有保留他的自身潛能,倒讓主座上的一個七旬老朽--徐光啟深感意外。
徐光啟的品銜自然是梁濤高,然而明朝洪武大帝朱元璋為了防止臣子謀反,文是文武是武,文有丞相武有兵部,這文武一般並不互相統轄。這大同總兵派人前來拜訪自己已經夠讓人意外,誰知竟如此謙遜,著實讓人意外。
徐光啟擺了擺手,示意不必多禮,“梁總兵客氣了,徐某與總兵大人素不相識,焉能受如此大禮?來人,看座。”
高亮如今代表的是梁濤,所以徐光啟由此一說。高亮拱手謝過,在客座上微微**沾了個邊,上身做得筆直。
徐光啟眯著眼睛,心裡暗暗點了點頭,這梁濤我倒是聽說過,前些日子能夠獨自領兵駐紮大安口,便是這份膽氣--也是常人所不及啊!他卻是個人物,這手下也算是知曉禮節,比起那些目中無人的東西要知書達理的多。
這古代的規矩--等級觀念要比現在重得多,若是長輩或是上級對你說請坐,你還真不能一**就紮紮實實地做下去,你只能**挨個邊,湊合著歇歇腳。
高亮繼續朝主座上的徐老拱了拱手,道:“亮此次唐突前來打攪徐大人,乃是奉梁大人之命前來,前來相求徐大人之助也,萬望徐大人能以天下百姓為重,相助我家大人。”
說完,高亮從椅子上站起來再次朝徐光啟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