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頁)
聲,道:“大魚?不不你們錯了,它只是條能夠我們帶來成群魚蝦的魚頭而已,只有留著它,他才會給我們如此暢快淋漓捕魚的機會,這樣以後我們才有機會繼續捕抓魚群!”
幾個部下想了片刻,恍然大悟,心中暗歎:軍事真乃神人也,這也能想到!
梁濤望著眼前似曾相識的明朝長城,出關時才是炎炎夏日,如今卻已感到北方嚴厲的寒氣了!一眨眼,解難軍在蒙古草原上馳騁縱橫了兩個多月!這日子,過得真是痛快淋漓,直叫北方關東的豪爽大漢直呼痛快!
解難軍,在短短數月間歷經生死,眾將士心智更加堅如磐石,他們在真正的血與火中看到了戰友情的寶貴,也看到了梁濤的戰無不勝,也看到了高亮的足智多謀,他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解難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當一支軍隊共同的的靈魂徹底形成在每一個士兵的心底,那麼--他遲早將會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強軍!
“捷報--捷報遼東捷報”
一匹匹快馬將此刻崇禎朝有數的幾件拿的出手的喜報傳往京畿各處以及全國各地!國朝雖屢遭大難,但--卻中興之日指日可待啊!
且說當初,解難軍四處出擊,卻行蹤漂浮不定,但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在科爾沁草原上引起了極大的恐慌,以逃脫的科爾沁桑巴汗為首的漠南蒙古諸頭人急忙眼巴巴趕到後金求援,濟爾哈朗眼見情況實在緊急,急忙命令鑲藍旗向科爾沁草原緩慢移動--女真本族人丁稀少,有時候出兵征戰實在少不了蒙古人,而科爾沁乃是後金的臂膀也,所以科爾沁實在不容有失,他不得已只能一面出兵,但卻放緩速度以待皇太極命令,又連忙八百里加急稟報盛京,留守盛京的鑲白旗杜度不敢怠慢,急忙派人稟報前線的皇太極。
而此時的梁濤所部的解難軍,早已在造成如此恐慌的同時悄悄踏上歸程,無論如何,不管大淩河圍能否解除,他此行的目的已經達到,此地雖由他興風作浪多日,但確實乃虎**也,不可久留,萬一蒙古人和後金回過神來就大事不好了!至於皇太極到底會不會撤軍,則是隻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皇太極得到訊息時已是將近十月,他此時正是春風得意之時,大明在遼東好不容易集合起來的四萬精銳在他手裡損失殆盡,此時大淩河城裡的祖大壽已是案板上的肉--跑不了了!
然而當他得到科爾沁被襲的訊息之時大吃一驚,科爾沁蒙古草原部落是他後金的重要力量,雖然他幾乎每次都能打贏明朝軍隊,但他與大明軍隊所不同的是--他每次打仗都是同一撥人,越打越少,但是明朝人口眾多,一揮手一招一大批,只是練兵不易,加上大明國庫空虛才讓他女真囂張到至今,如今聞之自己的第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