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身上左右各拎了兩個石墩,額頭青筋暴起,緩步行來。
“喝!”那人拎著四個石墩,繞著校場緩緩行了一圈,旁邊眾兵士紛紛喝彩!好勇力!好一身力氣!這才是當兵吃糧的壯士好漢!
那人一圈完畢,依舊回到帥臺之下,朝梁濤一抱拳,傲聲道:“裨下幸不辱命。”
梁濤高聲讚道:“好!好一條漢子!賞白銀十兩!”
那人呆了呆,十十兩!當即,他一臉激動,單膝下跪道:“裨下裨下韓升,願為大人效死!”
寧遠軍大譁,十兩就這麼到手了?他都不怕端在手裡頭砸到腳尖。
頓時,數十人互望一眼,也抱拳出列道:“大人在上,他韓升是條好漢,我等也是不弱!”
梁濤‘哈哈’大笑了聲,“弓馬嫻熟者,可領賞;力大有勇力者,可領賞;精通武藝者,可領賞,可好?”
萬千寧遠士卒聞聲紛紛大叫,“大人英明,大人英明,願為大人效死!”
梁濤心中嘆了口氣,這些漢人的好漢子,不是他們沒有血性所以屢戰屢敗,而是唉!在精銳計程車兵,也要吃飯啊,他們的家人也不能一點來源也沒有啊,若是他們都戰死在了外邊,朝中可會發一分錢撫卹?還好,我從草原劫掠而回,還有些積蓄,只要我梁濤在此一日,這些,他們終究會是我梁濤的兵,終究是我漢人的兵,終究守的是我華夏的土地,我豈能虧了他們,虧了我華夏的子弟?
梁濤揮了揮手,張小虎一見此手勢,當即在校場之內大聲喝道:“止聲!”
兩邊數十員解難軍的兵士紛紛高聲大喝:“止聲!止聲!”
梁濤大聲又道:“凡是軍中五十以上、十三以下軍士,和那些至今尚未跑至我連山驛之軍士,紛紛脫離軍籍,人人發五兩遣散費,外加十畝田地,可在遼東各地充當堡衛。”
寧遠軍士一時紛紛面面相覷,諸多老弱紛紛出列,五兩外加十畝好些的田地,也不賴了,至少餓不死,更無須擔心體弱而戰死沙場了。
這位大人對待我等真不賴,為此等體恤之人效命,我等一時甘心吶!至少家中的日子要好上不少。
朱梅面色發苦,“大人,您這一趟帶走了我寧遠兩千士卒,而且個個都是我軍中的好手,又除了四千餘老弱之眾,我這我這寧遠這還得依靠他們”
“哈哈哈,朱大人稍安勿躁,你這寧遠城藏龍臥虎之地,豈會可惜了區區兩千人?那些老弱之人自保尚且不足,何足依靠?哈哈哈”梁濤揚鞭而去,渾然不顧目瞪口呆的寧遠諸官員!這位大人當真是崇禎四年冬,遼東經略梁,曉諭遼東各地,各處兵丁之數須如實上報,若有虛報,一經查處,必斬其統領上官!騎兵年餉十兩,步軍七兩,其餘城池守軍五兩,各處碉堡軍戶按戶頭每年可領中白米三十擔。本經略所到之地,須驗明人數方才發放!若有虛假冒領者,斬!
令,選拔軍中健壯力大者,厚賜之,以備重用。
第九十四章 遼東大捷!
(第一更少了點,第二更多一點。)
崇禎四年閏月乙丑(十一月),陝西降賊復叛,陷甘泉,殺參政張允登。丁卯,登州遊擊孔有德對朝廷心有怨隙,乃反,先陷陵縣,連陷臨邑、商河、齊東,屠新城。
時值年關,外邊打得熱火朝天,北京城裡卻絲毫沒有受到硝煙瀰漫的霧擾,此華夏煙華之地--人山人海,來來往往俱是天南海北之客,比之平常鬧了不知幾倍,若是光瞧著京裡頭的光景,人還真要以為此時此代乃是何方的太平盛世了。
遠方傳來“踢踏”聲響,由遠及近,隱隱蓋過了臨近商販的吆喝之聲。一騎快速縱馬賓士而來,手中馬鞭揮舞飛快,口中一邊大聲叫嚷旁人“讓路”。北京城裡的中央大道雖然寬廣,然而年關熱鬧,平時通達的道路此時卻是倍顯擁擠,好在兩邊的過路百姓、小販見其朝廷信使打扮,急急讓道,以免耽擱了朝中大事,使得自己平白受了連累。
崇禎穿著龍袍,身上披著件富貴卻已經失了顏色的大衣,高坐在紫禁城裡的瓊宮玉殿上。
這半個月來,崇禎皇帝幾乎是愁白了頭髮,紅衣大炮,我國朝之利器,如何到了東北蠻族的手裡,原本固若金湯的寧錦防線,若是建奴有了大炮,又如何能守住?朕在這北京城裡頭,豈能做得安穩!當真是--當真是坐如針氈那!
遼東的八百里塘報到時時時有,不過都是那躲在錦州城裡的遼東巡撫丘禾嘉連篇累牘的廢話,毫無軍事參考價值可言!
崇禎在寂靜的殿上長嘆了口氣,如今陝西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