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3/4 頁)
部更能夠代表國家中央?
北京城破,那麼屬於他們的機會來了。
機會來了!
但有人不願!
第一百八十七章 淮安
在南京六部各級官員眼中,那個該死的遼東梁卻在他們水漲船高之際攔住了太子,使太子並未如他們所想的那般南下,沒了皇帝,這些人如何成為國家一手遮天的人物?沒了皇帝,南京六部失去了號令全國的政治基礎,而那些官員自然也就失去了政治上升的空間。
故而之前幾個月來,南京六部一直對北方昭武皇帝的聖旨陽奉陰違,稅收不齊,兵馬糧餉支援甚少,藉口大堆,目的只有一個,逼昭武小皇帝南下!
當然,南京六部的影響力有限,他們也就僅限於南直隸掀起小徐的風啊。
但梁濤不會如他們所願。
此時,從滿清此時的狀況來講,他之前的避戰並不可能是示敵以弱,因為在馬上民族的民族觀念裡頭,有些做法是不可以作為的,哪怕他可能換來勝利,比如韓信受**之辱,華夏族盛讚--忍一時,一飛沖天,然而在他們眼裡,死則死矣,絕不受辱!特別是如今,堂堂大清剛滅人家國都,勢頭正盛,兵鋒無比銳利,如何肯自折威風?
而且梁濤的遼東主力也沒有繼續前行與滿清精銳死磕的意圖,此時此刻,既然雙方都沒有一步步擴大戰爭的打算,那便成守勢好了。
過了山東最南邊的郯城,便一支馬蹄踏入了南直隸的地方。
前途在山東所見,許多山東地方已然從年前遭受的兵亂的悽惶之中恢復了生機,兵亂殺了不少地方勢力,使得新任的山東巡撫高亮在治理山東上面要少遭受不小的阻力。
梁濤手下的文官非常少,但是治理地方是絕對不可能用武人的。高亮乃是謀士,古代的謀士一般都不會是隻會兵法之類的,畢竟科舉考的六藝以及其他包羅極廣,高亮這類謀士的治理地方的本事定然是要比地方上的貪官汙吏和庸官無能吏之流來的實用。
南京城裡,數十個留都手握實權的人物靜坐一堂。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各尚書、南京守備諸太監和提督南京軍務勳臣們,左都御史劉宗周、為江西巡撫解學龍所舉薦而啟用的能吏,此時的禮部尚書黃道周,及錢象坤、錢龍錫、錢謙益、錢士升四位於東林黨內頗負盛名的錢姓翰林院學士、員外郎,吏部尚書吳宗達、大學士何如寵、翰林院事成基命等等。
“諸位,”為首的乃是兵部尚書趙天佑,字世胤號方臺之太平人,其人素有賢明,曾參與抗擊倭寇,故為東林黨人所稱道,此時為南京領袖人物。
只聽他開口道:“前番孔有德作祟我江邊,我南直隸將兵承平百年,故而孱弱不堪之戰,故有求於中軍都護府的梁大人,此次其帶兵前來,助我滅賊,我等當好生招待才是。”
只聽一人輕哼了聲,他淡淡道:“先帝在時,命之剿孔,孔賊本就是從他手中脫逃,才是我江南百姓慘遭荼毒,依我看,此人空腹抗奴敗奴之盛名,不過一虛名之士耳。”
“受之,話雖如此,然而畢竟靠著此人我大明才坎坎擋住建奴南下鐵騎,我等不可怠慢之。”此番開口的乃是以上了年紀的老官,資德大夫、正治上卿、參贊機務、光祿卿、兵部尚書李克齋,若說其他人之前乃是閒置的,那他便是屬於在此養老的之中還算重量級的人物。
受之乃是錢謙益的字號,史上其降清。此時他聞李克齋諺語反駁他,也不敢多說,反而向李克齋拱了拱手。
“不過”上了年紀的李克齋捋了捋胡字,眯著眼睛道:“要讓他知曉,他--不過一介武夫,國家,還是要靠我等重臣啊!”
場中諸官僚聞言大喜,紛紛起身拱手齊聲道:“大人此言極是。”
明末,王朝民族危難之際,忠臣勇士層出不窮,時逢亂世,這些國家民族真正的忠貞之士是個有八個不但有一顆忠心,其個人能力也是不賴的。毫無疑問,淮安巡撫路振飛也是屬於其中。
新沂城外,路振飛聞訊帶著親隨和淮安府能到的各級官吏數百人於城外十里處等候。
嚴寒的北風颳在人的臉上,各級官吏紛紛在不失禮數的前提下搓著手跺著腳,哈著暖氣以暖和自己的手腳。
當路振飛在地上邁開步子走了第三百五十六圈的時候,地面終於傳來了微微的震盪。
來了。
頗為知曉軍事的路振飛深吸了口氣,穩了穩心神,周圍官吏紛紛整理著裝,下官見上官,禮數是絕不可失的。無論南京城裡的官員是如何作為,對於全國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