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頁)
死,太放肆了,他們為何還不奔潰?
然而那面旗幟告訴了他們答案,似曾相識,他們恐懼了,曾經目中無人的大金兵驚慌了。他們猶如當年遠遠望見袁崇煥的關寧鐵騎一般,他們的手腳有些冰涼。無論是正在作戰的後金兵亦或是皇太極身後之所謂大金猛士,他們的突然發現自己口乾舌操,想大聲發出些聲音來,卻一個音都吐不出來。
“是是解難鐵騎!”終於有一個後金計程車兵艱難的吐出了他心中的彷徨、失措神之石--恐懼。
“是解難鐵騎!”
“是解難鐵騎!”
如山崩,如海嘯,瞬間,大批的後金士兵紛紛大呼小叫起來,彷彿要將他們心中的任何事物都要大聲吼出來一般。
鐵騎,世之精銳騎兵者,謂之鐵騎!後金與大明雖敵國,然而草原民族素來敬重勇士,故而冠之鐵騎之稱。
大同騎兵聞聽那些會說漢話的後金兵如此稱謂,先是一愣,隨即亦是振臂高呼:“解難鐵騎!”
“解難鐵騎!”
“解難鐵騎!”
殺入後金軍中的秦良玉遠遠聞聲亦是大喜過望,其麾下白桿兵亦是勇氣大增,當困苦之中發現希冀之燦爛陽光,那人便會在那一瞬間爆發出極大的氣力。此時他們已不會去理會到底誰才是天下的精銳之軍了,雖然作為已是天下少有的強軍之一,白桿兵亦是有七八分傲氣的,然而此時此刻,什麼都不重要了,他們紛紛振臂高呼迎來他們心中陽光和希望:“解難鐵騎!解難鐵騎!”
“解難鐵騎!”
“解難鐵騎!”
一聲聲山呼海嘯,彷彿整個北京城都震動了。
彷彿天塌了,彷彿地陷了,他們來了,來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戰
他們來了!彷彿夾裹著天邊的殘雲,彷彿海上的的風捲,就這麼來了。
他們這一來,天地變換,風起雲湧。
城樓上督戰的馬世龍使勁用袖子擦了擦溼了的眼眶,國朝忠貞之士,何其多哉!
我大漢忠貞之士,何其多哉!
謹身殿裡,已經一天滴水未進的崇禎皇帝依舊面色蒼白的坐在那裡,他的桌頭,各處大臣所謂的退敵之策和各地依舊撲不滅的民亂、當然還有後金入侵以至於名不聊生云云的奏章,然而人人叫他聖人,可他自己知道,他並非萬能者也啊!
太祖太宗在上,我朱家的江山,為何為何…偏偏在真的手中為何!為何!
“聖上,聖上,”王承恩一臉喜色疾步跑了進來,崇禎見他表情,心中隱隱感到了什麼,他一揮手,急忙免了還要故作姿態伏地請罪的王承恩的大禮,王承恩緩了口氣,又連忙急聲說道:“稟聖上,遼東經略梁”
崇禎大喜過望,原本有些昏沉的臉色立即一掃而空,“快,快些道來”
王承恩一咧嘴,卻絲毫不敢賣關子,他鞠身說道:“回聖人的話,梁大人親帥遼東鐵騎與偽金建奴大戰於安定門東北、德勝門西北,奴婢瞧那陣勢,那些東北的蠻族狗雜碎,依奴婢看,怕是快要敗了”
後金會不會敗,這個純屬王承恩自己為了討好皇帝的臆斷,然而他如此說,也足以說明梁濤的解難軍氣勢確實不賴,至少給人足堪大用的感覺。
崇禎大喜,“好好好太祖太宗保佑,我朱家的江山,終究不是那些低賤之輩可以染指的啊!”
梁濤一根長槊,因為長途奔襲的緣故,為了減少馬匹的負載量,解難軍騎兵輕裝輕甲,梁濤那根頗有重量的狼牙棒自然也被換了下來。
饒是如此,此時此刻的他,依舊威風異常。
當初梁濤帶去遼東七千騎兵外加趙年的三千火銃騎兵,共計萬人,然而大淩河一戰解難騎兵亦是傷亡慘重,不過剩下之人經歷那番惡戰更加精銳,猶如涅槃重生的鳳凰一般,火熱異常。
梁濤以那些剩餘的解難騎兵為骨幹和主力,加入了朵顏、喀喇沁部落的精銳戰士以及遼東的善騎射的遼人,共計兩萬之眾,其人數雖擴充了數倍,然而卻是善戰驍勇不減,如今的解難騎兵鋒芒畢露,猶如猛虎的利齒,時時欲奪人性命。
梁濤此番帶來的一萬解難騎兵,然而猶如長途趕路的緣故,一些體力太差勁計程車卒落在了後頭,同時梁濤也將此時不能夠立即投入作戰計程車卒停在遠處歇息。此時的四千解難軍騎兵如熊熊烈焰一般,燃燒而去。
後金兵眾,梁濤的騎兵雖然精銳,然而他卻沒有自大到自認為可以以一當十、以寡擊眾徹底硬扛住後金的騎兵衝擊,甚至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