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但是要做到實事求是。
《國際先驅導報》曾就美國官員“出行待遇”做過一個專題。部長級官員坐經濟艙的現象的確存在,但是是一個極其低機率的事件。鮑爾森昔日的助理副財長告訴我,鮑爾森在任期間,值遇金融危機,財長出行坐過經濟艙。在絕大多數時候,部長們都配有專機出行。
美國政府內閣成員按照重要程度排座次,應是總統、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國務卿(相當於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財長……國不可一日無君,萬一總統先生有何閃失,後面幾位就要依次接棒。
我認識的白宮人士告訴我,部長出行都配有專機。重要程度高的,比如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都擁有專屬飛機(國務卿的飛機是一架改裝後的波音757,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保持不間斷通訊。國防部長專機則不只一架,至少有一架C…17和一架高度改裝的波音747…200)。其他內閣部長也有權使用隨時調配的政府公務機,位於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的“第89空運聯隊”為他們提供服務。專機並非一定意味著排場,而是安全和效率所需。“9·11”事件之後,美國加強安保防禦,費用支出龐大。
我在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問駱家輝,坐經濟艙來是否是在提醒美國欠中國的錢,不過是事先商量好的一句論壇開場的調侃,用來引入美債危機和美元貶值話題。在我看來,曾經競選過州長的駱家輝懂得媒體是怎麼回事,因此也很樂意宣傳推廣美國的價值觀,多說美國的好,少提美國的差。他可能是歷任美國駐華大使中最願意展示自己,也最善於展示自己的人。從揹包喝咖啡,到坐旅行車,坐經濟艙,都精準地得到拍攝傳播議論。更何況,據內部訊息稱,駱大使坐的經濟艙,由航空公司全程提供“高階服務”,從餐飲到毛毯到座椅到微笑,無不VVIP。
美國和中國都有自己的規矩,有時計劃趕不上變化,官員未必按規矩辦事兒。但我認識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是唯一一位坐經濟艙的。選擇經濟艙,也是在傳遞奧巴馬10年減1萬億美元開支的決心,承諾減赤,方得以提高債務上限。對於我的提問,他所謂的“坐經濟艙是美國政府內閣成員的一般規則”,其實並不完全嚴謹。很多人並不去調查瞭解,只憑這一句話就相信了,人云亦云,衍生出無數對美國政府的褒揚和對本國政府的批評來。當然也不排除有些朋友其實明白,只是借題發揮,拿美國官員說自家的事兒。
再以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為例,美國共出動120多架次專機運送物資人員,從專車紙巾到礦泉水衛生裝置都自帶,花了納稅人不知多少錢,但因為在北京吃了碗炸醬麵就被認為是樸實無華!美國領導人鋪張浪費有時比其他國家多得多。專機在美國也不算什麼大事兒,有時候押解囚犯也得動用專機。打擊腐敗固然很重要,只是不見得要拿美國作對比,僅僅透過眼睛和耳朵接收到的資訊,有時未必充分。
都說“謠言止於智者”,而缺少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不知如何甄別篩選,去偽存真。而且拋開謠言不說,各種無所謂真偽的觀點、理念,人們也很容易“隨大溜兒”,沒有自己的判斷。
13、提問奧巴馬
第一次直接與奧巴馬對話是在2009年4月的G20倫敦峰會上,這也是他就任以來首次接受中國媒體提問。前方記者組共有三人,帶隊的李勇是財經頻道副總監,畢業於人大國政系,是央視最優秀的國際政經類節目製作人之一。他坐在我身邊,不斷和我討論,他對新聞現場敏銳而準確的判斷對我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當時我們聽到很多外國記者發言談論中國問題,決定發出中國人自己的聲音。為了不擋住舉手的我,他還一直努力地收著腹。
我首先提問了英國首相布朗。布朗的記者會結束後,我準備打道回府,畢竟前一天只睡了兩三個小時。李勇拍拍我說:“成鋼,我先回去吃麵了,下一場奧巴馬,你再堅持一會兒。”
堅持其實是挺累的一件事。幾千名記者排隊等候進場就要耗半天工夫,而且只有800個座位,我還得想方設法“走後門”。
走進那個巨大的釋出會大廳,突然感覺“氣場很對”。前幾排是白宮為“自己人”預留的座位,上面甚至貼有寫著記者名字的紙條——話語霸權體現得清清楚楚。我坐在第4排正對主席臺的位置。我想,當前形勢下,記者會應該考慮亞洲的話語權,總不能搞成歐美專場,那麼我這張“中國臉”應該好使。何況我還提前做了外圍的工作。
小時候,父親給我看過一本香港導演李翰祥的回憶錄《三十年細說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