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天過過皇帝癮。可惜張作霖的命令如同一盆冷水,讓他頓時清醒了過來,他反應過來此時的奉系才是北方的老大,誰都惹不起的主兒。此時又有綏西政府不停的給他送來軍需告緊,讓他考慮放緩軍事行動的情況,讓宋遠不得不重新的思考前途了,最終在已經幾個月不聯絡後,他給趙書禮發了一個電報。
宋遠這幾個月其實過得並不輕鬆,開始他確實受到張作霖等大軍閥承諾的誘惑,但是心裡始終拿不定主意,背叛趙書禮要揹負的罵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不敢肯定自己這樣做的後果,老實說趙書禮在綏西非常有聲望,又有收復外蒙的英雄聲望,他不知道萬一自己宣佈脫離趙,會有多少軍隊會跟著自己,起碼北方的蒙古騎兵肯定要討伐自己。
而趙書禮給他的幾封電報,不但完全沒有責怪他的私自行動,而且還給予了他更大的權力,讓他可以在不脫離趙的前提下,放手大幹。本想著等自己軍事成功後,積累足夠的聲望後,再做考慮。可是自從接手了權力後,他發現權力這東西並不是那麼甜美。軍隊擴大是好事,可是補給壓力陡增,本來綏西不是什麼富庶之地,在趙書禮幾年嘔心瀝血的治理下,每年收入勉強達到五百萬銀元,也就能養三四萬軍隊,而趙書禮走前已經擴充到了五萬,發軍餉都已經有問題了。
自己又收攏了大量的馮系國民軍後,更是開始了欠餉,嫡系軍隊還好說,這些大多是受到土地吸引,居家遷往河套的移民,算是綏西子弟兵,即使暫時不發餉也不會特別有意見,可是那些投降的西北軍士兵就不一樣了,他之所以能招降收編這些人,根本就是承諾了豐厚軍餉的結果,可是軍餉一斷,這些軍隊頓時就開始譁變,不服管束起來。
這些還則罷了,更煩的是政務,沒玩沒了的各種報表,讓他煩不勝煩,以他的性格,又不敢胡亂簽署,只能耐著性子一封一封的看。移民,招商,工廠,電力,交通,一件件事情幾乎耗盡了他的精力。唯一支撐他的就是,進北京,可是當北京也沒希望的時候,他總算是想到了趙書禮。
······
“書禮兄,多日不曾聯絡,不知安否?弟近日實忙於軍務,無暇他顧,望兄見諒。蘇聯的裝置已到,孔韌先生已經組織人臨時於曠野中安裝完全,在戰爭中也生產出數量可觀的軍械。德國顧問三百人也已經到達,機器裝置正在途中,兄此去西方為國為民貢獻頗大,弟甚是佩服,即便事務繁忙也未敢有一刻懈怠,全都安排停當。不知道兄何日歸國,望告知。”
趙書禮拿著宋遠發來的這封電報是反覆的看了十數遍,他仔細的琢磨著這封電報,希圖發現其中暗含的意思。可惜沒有頭緒,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宋遠似乎沒打算跟自己決裂。但是仍然摸不透他的心思,此時他趙書禮能回綏西嗎,回去後會不會被扣押?趙書禮的桌上除了這封電報外,還有厚厚一疊最近各地戰況的資訊,他拿出來又看了一遍,終於下定了決心。
“來人,通知【割命整府】,我要跟他們談判。”
趙書禮是在船上跟廣東【割命整府】聯絡上的,透過蘇聯人,此時蘇聯在【割命軍】中有不少顧問,不乏很多有能力的,其中一個叫做加倫將軍的後來還做到蘇聯的元帥。可見蘇聯人對廣東整府北伐的關注和支援,並且也積極促成各方勢力跟廣東的合作,其中有馮玉祥當然也有趙書禮。
廣東方派來了兩個人到趙書禮的住所,一個就是蘇聯人,叫做鮑羅廷,而另一個是【三民堂】元老林森。
“兩位好啊,又見面了!”趙書禮把兩人請進屋子,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了,兩人已經遊說過趙書禮四五次。尤其是蘇聯人,他們希望趙書禮的軍隊放棄攻打馮玉祥,他們都不知道此事趙書禮自己都不知道對西北邊防軍的掌控力還有多少。
“趙司令這次找我們來有什麼事?”鮑羅廷語氣不善生硬的問道,他有理由不高興,因為蘇聯支援的馮系軍隊表面上看已經瓦解了。
“當然是共商大局的事情了,你們知道我一直都是心向【割命】的,只是迫於時局,北方反動勢力實在是太過強大了。”
林森道:“趙司令的意思是?”
“我願意接受鮑羅廷先生的建議,跟馮玉祥罷兵言和,其實我跟他不過是私仇,相對於【割命】的大業,我還是願意暫時放下私人恩怨的。”
鮑羅廷冷哼道:“馮玉祥的軍隊已經沒有了,現在談這個已經晚了。”
林森倒不在乎馮玉祥的死活,他立即追問道:“那麼你個人加入【三民堂】的事情,考慮的怎麼樣了?”
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