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中國要建設自己的機器製造業,首當其中的是十個大型的機床工廠,然後是幾十個各型機器製造廠,比如紡織機械廠,採掘機械廠等。
兩人一個是學習'整治'歷史學的,一個是純粹工業技術的,對於計劃科學完全都是二把刀,此時卻相互欣賞。這樣一份計劃書,趙書禮是一個字沒有改,只是對第一期就搞十個大型機床廠進行了休整,改為一個就好。對於其他的機器廠,則照單全收,因為趙書禮跟孔韌的想法一樣,覺得一個也不能少。
兩人興奮完後,孔韌長嘆一聲:“哎,司令,你雖然同意我這份計劃,可是卻不是一下子就能實現的。”
趙書禮笑問道:“為什麼?”
孔韌道:“發展工業第一需要資本,第二需要技術,只要有資本就能買來技術,所以問題只有一個字——那就是錢,可是錢從哪裡來?我知道我們每年的稅收總共也就一百多萬的樣子,還要分出大部分養軍隊,基本上就剩不下什麼了。”
趙書禮搖搖頭,目光侷限性啊,笑道:“你怎麼就想著光我們自己來積累資本呢?中國人不缺錢,山西的晉商,江南的民族企業家,兩廣的商業資本,這些難道不能為我們所利用嗎?”
孔韌似乎恍然大悟了一下,可隨即又搖頭道:“這些人是有錢,可是他們憑什麼把錢借給我們呢。”
“為什麼要他們借給我們,直接讓他們來綏西投資就好了啊,他們出錢出技術,發展我們的工業,至於工廠在誰手裡不重要,重要的是發展中國的工業實力。”
孔韌點點頭,還是猶豫:“我擔心,他們不肯來這裡投資啊,這裡有什麼,除了煤礦富裕外,基本上發展工業的條件都沒有。憑什麼讓江南沿海地區的商人來這裡投資呢,相比我們這裡,沿海交通便利,似乎更利於工業發展啊。古今中外,大型的工商業中心,無不是依託海運,不是沿江就是沿海。哪裡有內陸的工業中心啊。高星橋不是努力在天津商界遊說過嗎,不是一個人都沒有來嘛。”
趙書禮道:“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了,我們這裡有一樣東西南方沿海地方都沒有,那就是——意志!”
“意志?”
“沒錯,意志,發展工業的意志。你有,我也有。”
孔韌無奈的嘆口氣,被趙書禮的話逗笑了:“我的司令啊,意志?意志能幹什麼啊。”
相對於孔韌的無奈,趙書禮卻胸有成竹:“我的意志能決定一些事情,比如支援,我願意無限支援他們搞工業。也能提供給他們一些他們想要的,比如地位,比如政策。”
“地位,我能理解。但是這政策,是個什麼意思。”
“各種政策,包括提供廉價的土地,免除稅收,改善交通,甚至我還會在他們困難時候提供補貼。”
“免稅!補貼!”孔韌被震驚了,這可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啊。
免稅他還能理解,北洋政府也對一些有關係或者對政府十分重要的產業免稅,比如天津的永利鹼廠,但是補貼就太駭人聽聞了,一個政府發展工業的目的無非就是增加稅收,此時趙書禮提出反補的政策,一時間讓孔韌震驚的同時,也越發對此人佩服了起來。
“怎麼樣如何?”趙書禮繼續信心十足的道,其實他提出這些不過是後世政府招商引資的管用手法而已,百試百靈。
孔韌點點頭神色凝重道:“可以試一試,我願意去外地遊說那些工廠主。不知道大帥到底能提供到那些優惠,補貼的額度是多少。”
“給吧,你自己看看!”
說著趙書禮也拿出了一份報告,這是他在孔韌編制工業計劃的時候,擬就的,具體方案基本上就是後世每個縣都有的工業園區計劃。
修建道路——通水通電——五年免稅——十年繳納減半——特殊行業補貼!
一口氣孔韌看完了這五條建議,心中大定,他相信有了這些東西,那些有錢人會心動的。不過特殊行業補助中,除了機床工業,精密儀器製造,電子工業等要麼是國家根本工業,要麼是世界先進工業外還有一個汽車製造業和飛機制造業,這就讓孔韌不理解了。在他看來中國人缺的不是能代步的汽車這樣的奢侈品,也不是飛機那樣的冒險家的玩具,而是實打實的能夠增強經濟實力的工業門類,甚至在孔韌心中,這兩個產業還不如紡織和製鞋業那樣的能增加稅收和解決就業的行業呢。
“大帥,這飛機制造和汽車製造,怎麼也能享受補貼呢,我覺得不妥啊。”
趙書禮笑道:“這兩個工業可不僅僅就牽扯到該工業本身啊,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