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頁)
元子青亦心有所動,“這個主意倒是極好。不過未必能成行,我回去籌謀一番,看看結果如何。”
不過多半是能成的。恐怕現在皇帝和福王都在發愁他的事呢。元子青的毒是替皇帝中的,如今終於好了,整個皇室都應該歡欣鼓舞,給她無盡的補償。但偏偏又因為許多顧忌,反而不能輕動,正是騎虎難下。
如果元子青主動提出要去修書,不論這件事功德有多大,畢竟跟政治關係並不密切,最多隻能增加福王府在士林中的影響——可福王府本來名聲就很好,再說士林聲譽,最多是能讓皇帝略微顧忌罷了,許多名滿天下的大儒,一樣不能入仕。
再說如果元子青真的編纂出一本集大成的書,也是在皇帝治下,同樣是他作為皇帝的政績之一。這個安排無論如何都比讓元子青入朝為官掌權更合皇帝的心意。
“眉畔,你果真是我的福星。”元子青一高興,情不自禁的起身將眉畔抱在懷中,“我該怎麼謝你呢?”
“何必說這樣生分的話?”眉畔低聲道,“我總也是希望你好的。你如一定要謝我,不如你的書編好了,第一個給我看。”
元子青忍不住微笑道,“編書可不是這樣容易的事。恐怕要花費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呢。”
“正好打發時間,不是嗎?”眉畔道。
“你說得對。”元子青忍俊不禁。若這件事真的做成了,後世人知道他編書的目的只是打發時間,不知會作何感想?
元子青自己心下越是思量,就越是覺得這件事非常適合自己。他博聞強識,飽覽群書,最善於提綱挈領,做起這件事情來,想必也事半功倍。並且也合自己的心意,又能解決目前的困境和難題。
他回家之後,便跟福王和福王妃商量了一番。
福王對此十分贊同,捋著鬍子笑道,“這下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第二日福王便入宮,將此事給敲定。皇帝為了表示對元子青的支援,允諾翰林院的人隨便他抽調——反正大部分人在翰林院熬日子,做的事情也一樣是修書。同時皇帝還答應讓他自己招攬天下飽學之士,又撥付了不少修書所費的銀兩。可見支援的力度。
但在所有人的支援之中,周映月的支援最有力度。
眉畔寫信將此事告知她之後,周映月自己分身乏術,卻還是抽空寫了一份提綱,隨船送回來,說是給元子青作為參考。上面按照科目不同將所有的書分類,每個大類下面又有各種小類,一直細分下來,十分細緻。
這份提綱對元子青的幫助極大,基本上他只要稍加修改,然後按照這份提綱來做就可以了,十分簡單。
尤其是在提綱前面所寫的那一行字,更是讓元子青心情激盪不已:凡有文字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一書,永世傳承!
這可能是天下所有文人的最高理想了。
投入到編書之中,並未讓元子青和眉畔的距離疏遠。相反,他如今幾乎每天都有信送到關家來,跟眉畔探討自己今日遇到的問題和趣事。以致眉畔對他的進度也十分了解,就好像兩個人一直不曾分開過。
在頻繁的交流和各自忙碌之中,新年到了。
這一年對於元子青來說,幾乎全是好事。
春季時,糾纏了他十多年的病症終於徹底痊癒。與眉畔的婚期定下了具體的日子。自己和弟弟要做的事情都在今年定下,並且各有進展……每一件事都讓人十分歡喜。所以這個年,當然也十分值得慶祝。
最讓他期待的是,過了年,春天時他就要成親了。
周映月和元子舫從海州回來過年,眉畔設法出門了一趟,四個人在惠月樓小聚,將這分開半年中發生的事一一敘說,然後再展望新的一年。
未來似乎就在不遠的地方,光芒萬丈,只要他們伸出手就能夠觸到。
……
天興十五年,三月初三。
這一日是眉畔的生辰,也是她及笄的好日子。
雖然眉畔並未準備大辦,但訊息傳出去後,登門觀禮的賓客卻是絡繹不絕。這樣的喜事,自然沒有謝客的道理,張氏少不得打點起精神,來替眉畔操持。
不過她本人也是喜歡這種熱鬧的。自從關勉文出了事之後,關家就一直這麼冷冷清清。後來倒有些人衝著眉畔登門,但那樣攀附的心思,連張氏都瞧不上。
如今才算是她自那之後頭一次回到了京城貴夫人們的圈子裡,自然是使出千般手段,務必要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