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頁)
帝皇心海底針,最是捉摸不透了。今天父皇能為晉王一再退讓,明天就有可能為晉王改弦更張,重新換個新君主,相信天家父子情的自己真是太幼稚。
為了皇位可以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幾十年屈居未位,臨了怕新君外戚專權,還特意下昭,永不立後,這種人的親情還怎麼讓人信任。
自己這一生一世只怕都得揹負一個下賤婢女出生的汙點,既便太上皇百年之後,自己可以為自己的母親加封,但以後的追認和當朝的確定,哪是一樣的嗎?別把天下人當傻子!
即便大家都不滿意,但太上皇執意要如此安排,而且事情已經發展到這一步了,都只好忍氣吞聲地接受,慢慢磨合吧。
新皇登基,改國號為成熙,接下來是新君的登基大典,晉王爺兌現他的承諾,充分展現他要做周公的誠意,事無鉅細,處處插手,把大典安排的無一不妥帖。
真把太上皇感動的老淚縱橫,當著滿朝大臣稱讚,大熙有晉王,是社稷之幸,是黎民之幸,是我大熙之幸,從此以後到哪都不忘把晉王爺叫到跟前,一副父慈子孝的感人畫面。
真個把新君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昇天,差點沒把冕冠摔在地上,這到底是誰的加冤大典?啊?誰的?
有晉王是社稷之幸,是黎民之幸,是大熙之幸,那要我這個皇帝幹什麼?吃乾飯?!我隱忍幾十年,千辛萬苦坐上這個寶座,不是來當鬼儡,擺好看的!
新皇怒氣沖天,而太上皇曆盡千辛,謀算了幾十年,終於撥掉了尾大不掉的皇太后一脈的勢力,把自己中意的接班人推上了寶座,更意外驚喜的是為大熙江山謀了個德才兼備的周公,真是事事順心,心情舒暢。
太上皇做皇子時踩著眾兄弟的鮮血上位,在位二三十年,殺伐決斷,大權從未旁落,可以稱得上是成精的老狐狸了,當然知道晉王是心不甘情不願地答應做周公。
可是隻要逼著晉王在朝堂之上答應下來,當著天下人的面,晉王就不敢謀朝串位,打自個兒的臉面。
至於晉王以後會不會把持朝政,哪還不是自己說了算,願意讓他把持,他就能把持,敢有個風吹草動,勾結夷人什麼的,自己隨時都可以處決他,絕不手軟。
兄弟相爭,不管誰主大位,那都是肉爛在鍋裡,左右都是自己的人吃。勾結夷人,那性質就不一樣了,是裡通外敵,出賣國家,那絕對是不能容忍的,再有才也留他不得。
把握著全域性的太上皇心情舒暢,在宴會上不由自主多喝了二杯,樂極生悲當晚就受涼風寒,第二天起不了床。
更糟糕的是很平常的受涼風寒被太醫院三治兩治,越來越往嚴重的方向發展,半個月後不要說起床,居然治到神志不清了。
剛上位的新君雷霆萬鈞,太醫院的太醫處置了一批又一批,搞得太醫院的太醫人人自危,戰戰兢兢。
可惜新君的震怒並沒有讓太上皇有好轉的跡象,反而有常年纏綿於榻的趨勢,幸虧新君孝順,太上皇病重,新君日理萬機之餘親自過問太上皇的起居、飲食,把太上皇照顧的妥妥帖帖。
晉王爺不厚道地陰哼,一點點風寒會發展到神志不清?真是千古奇談,哼,哼哼,這就是你的好兒子,好接班人,一生把別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父皇這也算是陰溝裡翻船了吧?
雖然晉王心裡陰暗地幸災樂禍,但既然已經公開表態要做周公了,當然要做得盡善盡美不是?周公可是個大孝子,晉王爺當然也必須做個孝道之人,所以一天幾趟看望、關心太上皇那是必須的。
滿朝大臣都被皇上和晉王爺的孝道感動,太上皇真是有福之人,皇上和王爺都那麼孝順,有福之人啊。
皇上和晉王爺爭相做個大孝子,但對太上皇的病,兄弟倆雖勢同水火,在這件事上卻難得有志一同,非常心有靈犀。
對立場不堅定,搖罷不定的太上皇,兄弟倆很默契地都認為太上皇還是神志不清的好,省得他三天二頭改主意,今天支援這個,明天支援那個。
至於今後的紛爭,那就兄弟倆各憑本事,看誰手底下有真章。
登上寶座的新皇認為,這場逐鹿之爭已見分曉,成王敗寇,輸了以前再怎麼風光也要低下你那高貴的頭顱,能撿到一條命已經是新皇的仁慈了。
從小熟讀聖賢書,老師沒教你君君臣臣是垣古不變的道理嗎?臣子就是臣子,即便寶劍在握,也還是臣子,難道他還真敢弒君不成?
上斬昏君!哪那麼容易,御林軍、禁衛軍歷來都是由皇帝統領,在戒備森嚴的皇宮中,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