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武則天出身平凡,父親武士彠當年只是一個商人,為了理想而從軍,有幸結識唐高祖李淵,官運亨通,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書。武則天童年時跟隨其父在各地生活,聰慧好學,喜讀文史詩集,頗有才氣。十四歲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她絕代的姿容確實得到唐太宗的寵愛,賜名武媚娘,可是後宮佳麗三千,或許她與唐太宗的緣分註定只是短暫,所以不久後就被太宗冷落。武則天足足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從豆蔻梢頭熬到風華正茂。直至唐太宗病重,武則天才有機會和唐太宗之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機緣偶遇,生出了感情。也正是這個文弱的男子,改變了武則天一生的命運。
武則天信佛,她相信自己與佛有緣,所以許多事,冥冥中自有定數,她認為自己在按照佛的旨意行事。當朝中反對聲似浪卷潮湧時,武則天在佛教經典《大雲經》中找到了女人稱帝的依據,為自己稱帝尋找說辭。唐朝是個盛行佛教的朝代,帝王大肆修廟,佛文化如同那個燦爛的王朝一樣,有著盛況空前的輝煌。武則天曾陪伴唐太宗去了少林寺,並有詩為憑。當她踱步在洛陽西苑內,看著自己的影子,卻預想不到,這裡竟然會是自己後來稱帝的地方。這不是戲劇裡編排的一齣戲,所有的一切,都真實地存在過,歷史就是見證。
有人說,若不是唐太宗死,武則天被迫到感業寺出家為尼,在佛前參悟,沾染性靈,之後她也登不上皇帝的寶座,做不了女皇。世間之事,本就暗藏玄機,雖說每個人的命數都遵循星相而陳列,但依舊有許多我們猜不透的謎底。就如同武則天的心,那深邃如海的心,一顆女人心,有著比男子還要曠達遼闊的心。她憑藉唐高宗對她的深愛,離開了感業寺,寺廟只是她人生的驛站,而燈火煌煌的大明宮,才是她的歸宿。
重歸宮廷的武則天,有如撥雲見日,她不再平淡,心中一絲慾望的火苗,就點燃了大唐本就熾熱的天空。唐高宗對她的寵愛,成了武則天參與政治的砝碼,唐高宗的懦弱,讓她得以對帝王的寶座生出覬覦之心。當武則天成功地戰勝王皇后和蕭淑妃,在後宮,她就是那個自由的擺渡人,掌舵著自己的命運。唐高宗的病弱,使得武則天處理朝政的機會越來越多,表象上是她為高宗出謀劃策,內裡高宗則是武則天的棋子。到後來,唐高宗甚至不懂楚河漢界的涇渭,將大唐散落的江山,任由武則天隻手擺佈。
武則天就是這樣,從武才人到武昭儀,再到武皇后、武天后,直至登上帝王寶座。這一路萬水千山,歷經無數險境,她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待別人遙望她時,她已駕輕舟,駛過萬里蓬山。載初元年(690年),武則天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定東都洛陽為神都,史稱“武周”。武則天以六十七歲的高齡,君臨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那些堂堂男兒,雖心有不甘,在不能更改的局勢中,他們也只能望洋興嘆,俯首在一位女人的腳下,高呼萬歲,看著她坐擁河山,為她一起打理朝政。
六十七歲,對於一個女子來說,已是明日黃花,可武則天的春天,卻從這裡開始。她以非凡的魄力,將朝政打理得日益蒸騰,雖亦有許多的弊端,但烏雲終究遮不了明月。這位絕代風華的女性,有過真正的愛情嗎?《至尊紅顏》裡說她與李君羨有著一段奇緣,刻骨銘心地愛過,史書上卻不是如此。她一定愛過,她或許也愛過唐太宗,愛過唐高宗,還有晚年時候,她的身邊,從未離開過風流倜儻的男寵。但是這些人,都只是她生命中的過客,點綴繁華背後那枯寂的生活,她最愛的是她自己。一個愛自己的女人,才會有如此魄力,捨得辜負所有人,奪取帝王之位。
她始終堅信,這是佛的旨意,佛引領她走向人間至高無上的位置。她徹悟的心,可以將世象看得清清楚楚,大唐的萬頃河山,就是一場李氏和武氏的賭局。然而一切萬物,皆有因果,當武則天將贏取來的籌碼,揮霍而盡,也到了她歸還的時候。八十二歲高齡的她,再也禁不起任何的爭奪,她放棄了江山,昨日的盛況,只當是黃粱一夢。
失去了江山,意味著武則天失去了活著的意義,在她使命終結的時候,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她輝煌的一生,被記載在一塊無字碑上。這塊無字碑,究竟是為了表達什麼,眾說紛紜,任何的說法,都無法涵蓋武則天的人生。只有她自己知道,是佛教她放下一切,任憑過往河山是多麼地肆意汪洋,一旦離去,都成了虛空。武則天的存在,不過是給大唐的史冊,添了一頁壯麗的插曲;不過是給萬佛的勝境,添了一縷縹緲的雲煙;給泛白的歲月,添了一抹深沉的顏色。
第二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