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破爛的鎧甲上發現了一個“晉”字。那人忽然睜開眼,說到:“快……帶訊息回……幷州丘南軍……南疆古麗地區……叛亂……”
獵人磕磕碰碰的聽懂了他說的大晉話,頓時不甚不流利回答:“您……名字……什麼……是?”
那人死死的看著他,說到:“百戶張源。你是南蠻人……若你帶回訊息,必有重酬……他竭力想說什麼,張了張嘴,血液卻湧了出來,立刻又昏死了。
年輕的獵人看了看觸手可及的醐貓兒,又看了看生死不知的大晉百戶。他是帶著醐貓兒回月亮寨,還是跨過山林去完成陌生的囑託?說實話,他知道盧勾山脈的那一頭是大晉,但卻不知道那是一個怎樣的國家。這個話題歷來被寨中的祭祀們禁止。年輕的獵人忽然咬了咬牙,做出了一個決定。
“報——”一陣高亮而難得一聞的聲音自外傳來,原本異常吵鬧的文淵閣一下子安靜下來。楊子榮和劉縝不由停下了爭執。剛入閣的大理寺卿元崇安,與左都御史白瑞對視一眼,慢慢走回了位子。戶部的王善從頭到尾一直坐在自己的桌案前,看著寶鈔提舉司的文書,眼皮也沒有抬。
那個小兵衝了進來,跪在地上,看到楊子榮,立刻眼睛一亮:“稟諸位大人!幷州傳來八百里加急軍報,南疆古麗叛亂!”
文淵閣內靜的有些詭異,楊子榮踱起了步子,問道:“可向燕京宋大人處傳了訊?”兵部尚書宋禮前些日子領命去了燕京,不在京師。
那人跪著道:“屬下不知。請左侍郎大人儘快行事啊!”
楊子榮接過軍報揮手讓他退下,有些煩躁得揉了揉頭。劉縝見狀,順手遞上了杯茶,楊子榮拿著茶杯,怔怔得凝視著桌上鋪開的大晉全圖。
真是多事之秋!方靜玄走後,北宮棣沒有再設立文淵閣首揆,而是在原來楊子榮、劉縝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三個人:元崇安、白瑞與王善,組成了五大學士的議政規模。楊子榮自然不會知道,北宮棣正是把上一世的“乾寧五學士”提早了許多年,重新組起來了。
然而七月末傳來荊州大旱的壞訊息,北宮棣登基三年一直風調雨順,這大旱之事頗弄的人心惶惶。民間也盛傳什麼“陛下冤枉了忠臣,將他發配,故而天降怒火”。然而北宮棣除了讓文淵閣拿主意之外,便再無作為,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
楊子榮與劉縝正對派遣的欽差人員討論半日,爭執不下。元白二人素來一派交好,沒什麼主意。而王善那裡,只要與寶鈔財政無關,他看都不會主動看一眼!這兩日的政事堆積著,還待他們票擬之後,遞交給陛下,文淵閣大學士楊子榮簡直要忙得要上火了。
一隻手忽然指上了地圖的一角。原來是劉縝:“這是古麗!”他神色凝重。楊子榮不由一頓,忽然反應過來自己手中的茶杯……不由嘆了口氣:“子清,你去安排荊州的人。兵部之事你並不通曉,由我這個左侍郎看看吧。”
劉縝也知道大局為重,猶豫了一會兒道:“要不然將二人都派去荊州?”楊子榮一愣,下意識道:“陛下似乎沒有很重視……”言下之意是,派兩個欽差太隆重了。劉縝皺起了眉,眼帶思索得慢慢走開了。
“哦,南蠻之疆叛亂?”北宮棣聲音淡淡的,順手翻開一份摺子,與兵部奏報放在一起。
楊子榮站在殿中央,垂首恭敬得道:“稟陛下,是。古麗地處幷州、南疆交界之地,雖奉我大晉為主,但早有叛亂之心。此次事發突然,我大晉在古麗的駐軍倉促應戰,幾乎全軍覆沒。若非一名百戶託當地土人告知丘南軍,只怕先機盡失!”
“那名土人當重賞之。”北宮棣道。他又摩挲了手中的紙張一會兒,看著兩份內容幾乎無二的奏報。但是署名下的日期來看,北宮棣另拿出的奏報早了一個月。是幷州軍方管事不利,太過鬆懈,還是有人故意押後?視線劃過紙頭上“廠衛”特有的標記,他的眼睛暗了暗。
“南洋水師如何?”北宮棣突然問道。
楊子榮眼中一喜,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他曾參與籌建水師,乾寧元年,水師初步建成後,便領兵部侍郎一職。此刻楊子榮頗有些振奮,難得激動的道:“稟陛下,可戰!”
北宮棣淺淺笑了笑,沉聲道:“楊子榮,你去樞密院傳旨。慕容德領兵,立刻前往幷州。調離海港中所有水軍,擇航線沿花江入海口、與各島嶼西上。速速平叛。”他頓了頓,又加上了一句話,在景心殿中繚繞著。
“古麗多林木……帶上燕京軍器局的火燃彈吧。”
楊子榮悚然。火燃彈是軍器局新制武器,用石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