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 頁)
分明是一樣的話,從甄氏嘴裡說出來卻怎麼都覺彆扭。
忠順王妃看出不妥,忙拿話岔開:“都到齊了,那開戲吧。”
第82章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網站好難登入,試了好久才能發文。
戲開鑼,眾人手中都拿了戲單,上頭寫著此戲的名目。林青筠掃了一眼,《琵琶記》。她是不愛看戲的,倒是上頭標著是越劇,記得越劇的腔調都是柔婉悽美,聽著嫋嫋入耳。再看戲的內容,頓時沒了興致。
這琵琶記寫的是書生婚後被父親逼著入京趕考,得中狀元,又被逼著入贅丞相府為婿。其妻在家侍奉公婆,趕上荒年,公婆死於饑荒,一路賣唱乞討入了京城尋夫。丞相府千金請其入府,並助夫妻團聚,後三人一同返鄉的大團圓故事。
林青筠看後只有一個想法:胡扯!
她雖不愛看戲,但每常應酬也著實看了不少戲,怨不得賈母說那些戲都是一個摺子出來的,哪怕並非講的才子佳人,也大多一個套子。就如這套《琵琶記》,上面就有好幾出戏的影子,最令她反感的便是裡頭的書生從頭到尾一副被逼無奈的姿態,停妻再娶反倒得了兩位賢惠好妻,但凡他不那麼懦弱,據理力爭一番,只怕當年中了狀元后便能衣錦還鄉,父母只怕也不會死於饑荒,妻子也不會遭受那般苦難折磨。
這也是她不愛看戲的原因之一,聽不懂沒趣兒,聽懂了心悶。
瞥了其他人,但多聽的入神。
拋棄故事本身,只去聽唱腔詞句,再看那扮相,著實不錯。蔣玉菡與賈寶玉年紀相當,今年不過十七八歲,但對於戲子,特別是唱旦角的來說,年紀已是大了,嗓子不如十二三四歲的時候好。男孩子在十四五歲時有個變聲期,亦是戲子的大劫,當初琪官兒想從王府離開,未必沒有這方便考慮。他是因唱戲受寵,一旦唱不了戲,處境堪憂。
只聽大公主說道:“這琪官兒的戲我以前聽過,想不到幾年過去,這嗓子仍是不錯,倒難得。只是和以往比,略有點不同了。”
林青筠更注重扮相和身段兒,蔣玉菡扮上妝著實很美。
聽了兩折戲,下人來回說宴席備好了,眾人便挪到荷花池去入席。在座的眾人誰都是皇室女眷,但有輩分高的誥命低,也有像林青筠這樣輩分低卻誥命高,因此並沒安排大桌子,似小宴一般,都是每人單坐,亦有關係好的並排湊在一處。林青筠便與永嘉大公主同坐,甄氏身邊坐著高側妃,倒沒人湊上去。
開席前忠順王妃笑道:“你們定是心裡犯疑,猜著我為何今日設宴。我便實話說了吧,我若不說你們連酒都吃不下。我們王爺得了皇差,下月就要離京,我隨著王爺一道去,世子夫妻兩個留在府裡照看。他們年輕,我與王爺不在,往後府上若有什麼事,還得勞諸人幫襯一把,回來後我必重謝。”
眾人皆是一驚。
幾位郡王妃相視一眼,竟是都不曾得到訊息,定郡王妃最穩得住,笑著問道:“這樣大的事我們竟是一點兒風聲沒聞,什麼時候的事兒?忠順皇叔領了什麼差?要去哪裡?以往都是家眷在京,怎麼皇嬸子倒捨得一起去勞苦?”
一連串的話問出來,哪怕面上再鎮定,到底漏了真情。
忠順王妃不以為意,仍是笑說道:“倒不是我們藏的嚴實,這差事也是前兩日剛領,我一聽說也吃驚呢。不怕你們笑話,我活這麼大還沒出過京城呢,聽說這回能一起跟著去可樂壞了,我們家惠怡和兒媳婦都眼饞的不得了,偏她們不得去。此回能去,也是皇上恩典。你們皇叔那人的性子世人都知道,我若不在旁邊看著,指不定怎麼胡鬧呢。要說起這差事的由來,你們大概都知道,南邊又鬧了祥瑞,王爺便是為這個事兒去的。”
祥瑞的事兒林青筠也聽說了,去年年底才說發現了一棵千年靈芝,今春又傳有人于山間看見五彩鸞鳥,月前又說田裡挖出了一根頗有年頭的沉香木。雖說並非同一個縣城,卻都在南邊的江浙一帶,朝廷質疑當地官員為功績故意製造祥瑞。
林青筠也奇怪,倒不是奇怪有人制造祥瑞,而是奇怪那幾個縣令。彼此挨著,算是“鄰居”,對方有個什麼舉動定然一清二楚,何況上報朝廷的祥瑞大事,怎麼就接二連三的上報?到底是真是假,亦或者有真有假?
徒晏當時就說,那三個縣令動機不純,畢定然牽涉到別的。
想不到朝廷會派忠順王爺去查實此事。
席間去更衣,立春從外頭端水進來,把盆子交給小丫頭,避開人給了林青筠一張字條,並說道:“方才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