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1/4 頁)
積德。
朱元璋殘忍過,他的祖宗也多殺戮,那都是為了後世子孫能夠太平。如今明朝亡了,大清興了,江山交到他的手上,他就要披肝瀝膽,建立盛世,還天下一個真正的太平!
此情此景,想得多了,玄燁不禁熱淚盈眶,他在心裡告訴朱元璋:既然我祖上奪了你的江山,便不會害了你的子民!他們過去是大明的子民,現在便是大清的子民,我稱孤道寡,即便沒有一個真心朋友,也要讓子民們永享太平之福!
這是玄燁的豪言壯語,也是他內心最真誠的渴望。
遺老孤臣們看到皇帝潸然淚下,也都忍不住執袖抹淚,感慨不已,恩怨啊,就在這一刻永遠停止吧!
祭完明孝陵後,又取道行至明故宮,落地只見六朝金粉之地,如今荊榛滿目,昔則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斷壁矣。昔者玉河之灣環,今則荒溝廢岸矣!
殘垣斷壁間,叫人辨不清宮殿所在原址。玄燁低聲嘆息,明珠得知主子心意,忙命人尋來此地管事,管事領命前來,乍一看,垂垂老矣,為前朝金陵百姓,世代留守宮殿。
老者跪地行禮,又將其祖上留下記憶告知大清皇帝,玄燁順著他的腳步,悉數聽來。
故皇城開有六道門:正南為洪武門,正對著都城正陽門(今光華門);東南為長安左門,外為長安街(今八寶街);西南為長安右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北為玄武門。
宮城大內,開有六道門:正南是午門(今午朝門),東南為左掖門,西南為右掖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正北是北安門。
在皇城與宮城之間還有兩道門,南為承天門,北為端門,與洪武門、午門處在同一條中軸線上。
沿著中軸線,由南向北,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門進,到承天門中間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橋,名“外五龍橋”,橋下是外御河。再往前走,進入午門,又有五座石橋,是為“內五龍橋”,橋下為內御河。
這內外五龍橋,如今都在,只是聽那老者後來所說這兩側金碧輝煌、氣勢恢宏的殿宇皆已蕩然無存。
明朝自文皇靖難之役後,燕王朱棣稱帝,仍在南京皇宮居住,同時下令以北平為行在,準備遷都。永樂十八年,燕京宮殿建成,次年遷都北平,此後南京宮殿不再使用,但仍作為留都宮殿,委派皇族和內臣管理。崇禎十七年,福王朱由嵩在此即位,一度建立南明政權。此時的明故宮內大多殿宇已經坍毀無存,南京太廟也早已被焚燬,朱由嵩進行了一些修復工作,興建了奉天門,慈禧殿等建築。如今內五龍橋眼前便是奉天門。
玄燁走上奉天門城樓,俯瞰身後殘垣斷瓦,久久感慨,他沉思一番,兀自說道:“明朝萬曆以後,恐怕已經亡啦!”
高士奇上前一步,恭順附和他:“明神宗幼齡繼位,在位長達四十八年之久,卻荒廢朝政二十八年,此後宦寺朋黨,交相構陷,已是埋下禍根了啊!”
“唉,可憐了張文忠'1'忠肝赤膽,救得早已垂危的明朝延續生命,卻救不得學生荒唐!可悲,可嘆!”
高士奇也大大嘆了一口氣,就算張首輔再活十年,也難以挽救逐步走向衰亡的明朝,歷來掌權者都避忌功高震主,明朝確實在他死後便已形同亡矣!
“這孟子說得好啊,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是明朝的城牆不夠結實,也不是他們的兵器不夠銳利,更不是打仗用的糧食不夠,而是守城的人狠心拋下了城池,離開了它,沒有人心,沒有上下團結,它就是要亡啊!”玄燁又一聲嘆息,自到達孝陵,再到明故宮,他已嘆息多次。
這人嘆氣嘆得多了,就彷彿看盡世間蒼涼,老得快,心也累得很,這會兒他心裡很鬱悶,鬱悶的時候總想找個人依靠,說說真心話。
身旁圍著的都是大老爺們,明珠他們又常拍他馬屁,不知怎麼,今天跟高士奇說話也十分疲憊。他想她了。
今天祭陵,他不能帶上她,現在祭陵結束了,倒想迎她一塊去散散心。
“明珠啊。”
“奴才在!”明珠趕上一步。
玄燁道:“你叫人去把貴妃請來。”
明珠遲疑了一下,隨後“嗻”了一聲。
明珠剛要走,玄燁又叫住他:“你把人也一併撤走了,不要都圍著朕,朕想和貴妃遊一遊附近的山水,讓曹寅、納蘭他們跟著就成了。”
一聽要撤人,明珠驚得直抬起頭,對視龍顏:“皇上!萬萬不可啊!您是萬乘之軀,怎可獨身上山!請皇上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