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頁)
當武俠明星的理想,舒曠已經很久沒有記起過了。最近的日子過得太充實,他幾乎沒有閒暇去想;甚至要別人提起來,才會意識到,是有這麼一回事。
曾經躊躇滿志、一心向往的夢想,竟然在朝著目標前進的過程中被淡化,這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他那時想當武俠明星,不只是憧憬他們所演繹的揮灑自如、豪氣沖天的大俠人生,也是羨慕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備受千萬人矚目和喜愛的感覺。
可是,為什麼不知不覺地,他竟然下意識地將後者剝離開來,覺得演員受不受關注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表演呢?
“因為你已經有身為演員的自覺了。因為——你更熱愛表演了。”
沈攜在電話裡這麼說。
舒曠恍然大悟。
更希望自己在作品中傾注的心血和努力被人看到、被人肯定,而不希望由於別的原因被關注:這是一種職業熱情。這樣的熱情,已經取代了幼時那個朦朧的理想。
隨著自己的成長,初衷漸漸被改變,忘記最初的夢想,這似乎是一件悲哀又失落的事。不過舒曠沒有這麼覺得。
那個理想的種子發了芽,沐浴著陽光雨露,吸收土壤裡的養分,茁壯成長;它沒有死亡,只不過是開出了不一樣的花,期待著收穫更好的果實。
當一個能演出更好武俠作品的演員,不也很不錯嗎?
“我明白了!我現在就跟節目組說,我沒有故事!”
沈攜一愣,“慢著!我不是這個意思!”他幾乎笑出來,“我的建議是,把這個故事說好,就當給自己打廣告。”
“啊?等等,你不是演技派?”
“這個……謝謝誇獎。”沈攜清清喉嚨,“不過這不代表我反對明星化,特別是商業化。”
聽到手機那頭傳來一聲疑問,沈攜理了理自己的思緒。
“舉個例子吧,配音,透過聲音來演繹作品,也是非常需要技巧的一種藝術;可是國內配音演員報酬卻非常低,與影視演員的酬勞天差地別。你覺得,這是為什麼?”
第96章 第 96 章
配音演員價值存在被低估的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假若與日本對比、與影視演員對比,就可以看出,配音演員沒有明星化、偶像化,是其中之一。
“舉個例子,什麼時候國內的配音演員能夠像在日本那樣,單純靠聲音就能賣出商品,那麼就會有資金向配音這一塊流動;整個配音行業的演員報酬,也就能提高了。”
當然,比起配音演員來,影視演員的曝光是全方位而且直接的;配音則像是隔了一層窗戶紙,門檻要高一些,所以,在文化事業轉變成文化市場的過程中,影視演員自然而然地變成了明星,而配音演員還需要艱難地努力和推動,才能出現明星化的局面;而且,即便這樣的局面形成,報酬水平也很難與影視行業比肩,只能說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會有很大提高罷了。
“以前有國家養人才,無論是什麼樣的演員,報酬都差不多,也不需要擔心生計的問題,可以一心一意只追求藝術;但在現場市場環境下,不能把自己當成高塔裡的公主,等著別人送來吃的。”
“我父親他們雖然希望年輕一輩不要忘記藝術的價值和責任,希望藝術不要過於跟隨市場而變得庸俗浮躁,但也不會排斥明星化。”沈攜勾起嘴角,笑容有些深意,“就我個人的想法,年輕偶像的存在,盤活了影視圈。有他們撐著,才有一心追求演技的老一輩演員的生存空間;否則他們中或許要餓死一批人。”
舒曠聽得懵懂;他在國外長大,對中國這幾十年來的巨大變化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不過,沈攜用這樣的口氣說自己的長輩,他直覺不妥:“喂,這樣說也太過分了吧。”
“好吧,我說得絕對了。或許他們不會餓死,但一定會有很多人將不得不放棄演員這個職業,改去做更能養活自己的行當。市場不做大,錢不夠分,總是要淘汰一批人的。”
“咳咳,總之,你的意思我懂了,反正就是要我配合節目組了?”
沈攜輕輕一笑,聲音柔和起來:“對。我等著看你的故事。”
然而就算想通了“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也依然擺在眼前。
方桐的意見是:現在已經過了賣悲情的時候。
“近幾年的各類選秀,打煽情牌的太多了,觀眾已經開始產生逆反心理。有時候觀眾不只不感動,甚至還會不相信,質疑故事的真實性,並且利用許多方法——有的是查證,有的則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