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4/4 頁)
正喜歡寫文字的人越來越少。”我打斷了她的說:“也不能這麼說,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每個人的追求都發生了變化,人們追求自己的幸福的同時,其實也是一部部文學作品。”
她也不反駁,頓了頓接著說:“鑑於此,我們經過幾天的討論,得出了一套方案。”
我不由得伸長脖子,如果她們討論出來的方案真的能改變如今大學生越來越不喜歡文學的趨勢,倒也是一大貢獻,其功績不亞於當年我們學校成功培育出第一粒雜交牛的實驗。
她先是看了一眼我,以為我會說些什麼,我指了指她說:“你繼續,我很好奇。”
她點點頭:“就是要利用名人效應。”
說不上那天我對唐丹的感覺如何,但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她,雖然她的成就和文學素養比之我不知高了多少倍,但她提出的方案瞬間讓我有種把文學社賣了的錯覺。
“連最純粹的校刊也要扯上名人效應?”
她用一句話反駁了我:“如果再沒有足夠的投稿,文學社最多再過一年就要閉社了。”
確實如此,去年我還是副社長的時候,接到的稿件就已經極為稀缺了,甚至有一兩個星期只有一篇文章的情況,那時為了湊夠校刊的二十一篇文章,無奈下只有我們社團內部人員自己原創,然後發上去。
見我不語,唐丹繼而說道:“學長你先聽我說完,我們並不是想利用名人來拉動大家投稿的積極性,而是想利用名人來宣傳我們的校刊。”
我明白了:“你想把侷限於我們學校的校刊擴充套件到整個市?”
她點點頭表示肯定,我也不再說什麼:“那你說說我能幫你做些什麼。”
每個月在我們學校外面的一家咖啡館都會有來自市內各個學校的文學愛好者舉辦文學沙龍,大家暢所欲言,無話不談,說到動情處,氣氛一變幾欲淚下。
唐丹一定是從杜茗那裡知道了我也是這幫成員中的一名,她想讓我在這個月的沙龍里把她的計劃同那群人說說。
我一口回絕了:“他們都是一群瘋子。”我把理由告訴唐丹,她聽後一愣,隨後笑道:“那這次我跟你一起去,我最擅長對付瘋子了。”
她的笑讓我有種不好的預感,以至於到了活動舉辦的那天,看著她穿一件白色長袖以及一條深褐色長褲站在我面前時,我都以為她只是開開玩笑。
在我們市,有個較為出名的作家,她姓吳,至於名什麼,她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