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當然,不論高門還是小戶,婚姻大事還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過了這段鬧市區,五太太放下簾子,兩個人就聊了起來。五太太說:“上一回,你差人送過去的《法華經》我收到了,那一筆鐘王蠅頭小楷寫得真好,你五叔見了連連誇獎呢。你有心了,五嬸記著你的情。”
雨瀾到五房瞧過恩哥兒,十幾個月大的一個小人兒,面黃肌瘦,死氣沉沉,哭起來細聲細氣的就像蚊子叫,平時根本不敢開窗,吹一點風都要傷風感冒,每天吃的藥比飯還要多。真真可憐。
雨瀾回來便抄了幾卷《法華經》,叫曉玉送去給五太太,供在佛龕前為嗣哥兒祈福。
雨瀾看了眼這位二十出頭的美貌少婦,面色晦暗,滿臉憔悴,一心只撲在兒子身上,連打扮自己的心情都沒有了。
“恩哥兒這幾天好些了嗎?”雨瀾小心地問。
五太太的面上便浮起一層悲愴:“比以往更加不好了!宮裡的御醫全都請了一遍,你五叔的同僚也薦了不知多少醫生,治了這麼些日子,可……整日裡睡睡不好,吃吃不好,我這個當孃的生不如死,恨不得替孩子把所有的罪都承受下來。”
古代的醫療條件本來就不好,恩哥那樣子,又是一臉的夭折相,雨瀾字斟句酌地問。“五嬸,恩哥兒也兩歲了,您怎麼不和五叔……再生個弟弟?”
五太太苦澀一笑:“你五叔衙門裡事忙,我若是再懷了孕,恩哥兒怎麼辦,我這個當孃的實在不放心把他交給旁人!子不語怪力亂神,以前我是不相信這些神神鬼鬼的,可現在,我每日佛前三炷香,指望著佛祖慈悲,能讓恩哥兒早日好起來!”
雨瀾心裡頗受震動,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母愛,永遠是最偉大的。
雨瀾很想勸她想開一點,可是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感情是不可能被自己輕輕巧巧三言兩語就改變了的。
雨瀾想起在現代時看到的一個故事。“五嬸,您聽過盜墓的行規嗎?”
五太太有些感興趣的問:“哦,什麼行規?”
雨瀾道:“盜墓賊打一個洞,一人下去取珠寶玉器,一個人在上面用繩子繫上來,但經常發生拉繩人見財起義拋棄下面同夥而去的事。後來,就盜墓團伙慢慢演變成以父子居多,但還是發生了兒子扔下墓裡親爹的事。最後行成行規:兒子下去取貨,爹在上面拉繩子,據說再沒出現過把人落在墓坑的事。”雨瀾最後總結說:“這就是人性。”
五太太也是心有所感:“這就是人性!”
作者有話要說:
☆、再相見郊外碧雲寺(補全)
行了大概一個時辰,一行人終於到了碧雲寺。
碧雲寺位於京師西郊,紅牆青瓦的建築群掩映在一片鬱鬱蔥蔥的長林古木之中,一片幽靜的綠海中,充滿了禪意。
此寺始建於三百年前,幾經損毀修復,太宗皇帝寵信佛法,年年都到碧雲寺焚香禮佛,碧雲寺自此名聲大噪,慢慢地也就變成了伺服於皇家的寺廟,不少重要的法會道場都會在此舉行,來此參拜的也大多是來歷不小的京城達官顯貴。
這幾日京師內外的寺廟道觀都成了稀缺資源,本來三月十六這一天碧雲寺已被刑部的一個郎官兒包了下來,大太太知道後根本就懶得驚動大老爺,只請了一個師爺帶著老太爺的名刺去見這位刑部郎官兒。此人正愁沒有機會巴結楊閣老,聽聞了這一回事,興高采烈地將碧雲寺這一日的使用權讓了出來。
大太太又使人通知了寺廟住持,安排一應事宜。出門拜佛燒香都有專人打點,很快便一切妥當。
一行人下了馬車,踏上一級又一級的臺階,來到了碧雲寺的接引殿前。早有一個年紀很大的知客僧等在殿前,見禮後引著她們入殿。
大太太逢殿就拜,一層層拜進來,終於到了莊嚴肅穆的正殿——大雄寶殿裡。眾人一個接一個地拜過,雨瀾是最後一個。她接過曉月遞來的一束線香,在佛前的長明燈上點燃,望了望寶相莊嚴的如來,緩緩跪在面前的蒲團上。
前一刻,她覺得自己沒什麼好祝禱的,皇太后和她八竿子打不著,是死是活關她屁事!
可當她真正跪在檀香繚繞,梵音嫋嫋的大雄寶殿,她卻一下子變得虔誠了起來,馬車上與五太太的對話,讓她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另一個世界的爸爸媽媽,自己就那麼憋憋屈屈地病死了,他們一定很傷心吧。眼淚頃刻間滾滾而下:爸爸媽媽,你們一定想不到,你們不孝的女兒並沒有死去,她還活在另一個世界裡。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