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2/4 頁)
,又看看皇太后表姨,感覺無言以對。
那時候的竇皇后,塗有表面風光;
實際,上有文皇帝生母薄太后的威壓,下面得寵異常的尹夫人逼迫。
為了保住竇皇后的後位,竇氏家族廣結善緣都來不及,哪裡敢輕易為女兒得罪親家?無論怎麼說,朱家小子到底沒休掉竇十九啊!
故意跳過孫女的問題,竇太后沉吟地問楚王太后,她記得聽南皮侯竇彭祖提過,自從朱家那個混小子奔馬出了意外、從馬背上摔下跌斷了脖子後,秋英就遣散姬妾,關起門來專心撫養兒子。關於這個侄女,皇太后得到最後的訊息是:秋英的兒子與其父截然相反,循規蹈矩,忠厚孝順。加冠後入仕當了,娶親,生子,都很平順……怎麼,現在又有事了?
“皇太后,汝不知……”
楚王太后說道這兒,眼圈徑自紅了:“七月之前,秋英之子之孫……盡殤。”
“呀?!何故?何故?”
竇皇太后震驚,幾乎從座位上直直跳起來。阿嬌嚇得急忙扶穩祖母的身子。
楚國闕門王太后帶著哭腔敘述,兒子孝道,兒媳乖順,相繼出生的兩個孫子更是人見人愛,十九娘秋英本來的確是苦盡甘來。可沒想到,去年兒媳的老父七十大壽,兒子帶妻兒去給岳父拜壽,過江時不知怎的渡船翻了。一船的人溺水j□j成,秋英兒子全家竟一個都沒能倖免!
“一世心血……皆賦……流水,”
闕門氏長吁短嘆,可憐的十九娘,初婚時第一次懷孕被那混蛋男人打流了產,又是吃藥又是調養,直到中年才僥倖又懷上。一朝禍從天降,兒孫皆去,只落得膝下空空,滿目悲涼……
竇太后聽了,沉默半晌才喃喃地問,家族中出了這樣的慘事,怎麼就沒人和她說一聲?竇家上上下下,出入長樂宮何其頻繁,竟連一個提到的都沒有。
“從母,”闕門氏剛開口,就被竇太后阻止了。
竇皇太后擺擺手,慢悠悠輕道,什麼都不用說,她怎麼會不懂呢?
竇秋英,只是竇氏家族中旁支的女兒;嫁到外地,夫家談不上顯赫——相對於京都的貴族豪門而言——再加上其父兄本身也沒什麼地位。處在這樣一個無足輕重的位置,被京城中位高爵顯的親戚們忽視,再正常不過了。
長長吐出口氣,竇太后緩緩問道:“如今之秋英……何如?”
闕門王太后回答,去年她聽到訊息後,就派了自己手下去魯國探望。家臣後來飛書彙報,說發現竇秋英的處境相當艱難。
皇太后竇氏:“嗯?”
“從母,從母,豈不知財帛……動人心啊!”
楚國王太后直指核心。秋英男人雖然混賬,卻是個理財高手,身後留下異常厚實的家底。之前秋英有親生兒子在,朱家族人雖然有想法但沒理由。如今兒子孫子都沒了,這一系斷了嗣,朱氏家族怎麼可能放在眼前的龐大家財不插手?!
當然,如今的竇氏家族不必十年前,一門三侯,煊煊赫赫。
所以朱家在明面上也不敢太過分。但種種小動作總是不停,非常擾人。
竇太后一聽,就皺了眉頭。
“蔓奴幼時失母,寄居竇氏,秋英常加開解……”
闕門王太后半陷入對往事的回憶,十九娘是竇氏家族的表姐妹中對她最好的,她實在不忍心看與自己自j□j好的秋英表妹晚景如此淒涼,就讓家臣以走親戚的藉口將人先接出來。昨天得到確切訊息,大約到後天下午就能到京了。
竇太后問:“入京?”
“然……”
楚王太后絮絮叨叨地表達想法,她尋思著為長遠計,還是請秋英表姐和自己一起搬去楚國王都居住,這樣方便以後照顧。
“不!”
竇太后突然斬釘截鐵的否決,嚇了阿嬌和闕門氏一跳。
“楚國溼熱,非宜居之地!十九當歸京中。”
皇太后竇氏直接吩咐道,以前是不知道,現在既然知道了,自然沒袖手旁觀的道理。魯國是傷心地,離開也好;長安城雖非竇氏祖籍,卻是故地,親友眾多,還是回京城來住吧!她會讓竇彭祖給安排個和長樂宮緊鄰的宅子,以後呢,也能經常入宮來聊聊天……
“從母仁慈!”
闕門王太后大為高興。如果竇太后肯出面,秋英表姐的餘生就徹徹底底無虞了。
“竇氏諸女侄中,秋英最少;性柔,溫良婉慧。奈何……子孫俱殤,孑然此身!?”
大漢皇太后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