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法?”王錦笑道:“這是‘無名劍法’。”孫蕊聽了“噗嗤”一笑。原來王錦所言非假,兩人初識時經常比劍,雖然只是純粹的玩耍而已,但後來竟據此創造出一套劍法,只因這些劍招都是兩人胡亂使出的,難以取名,故索性把這劍法成為“無名劍法”,王錦和孫蕊許久不曾一起合練過武功,今日共同對敵,不自覺的把昔日所創的劍法使出來,看似各自亂打一氣,實則是兩人心意相通,要不然又如何有這麼大的威力,其實武術的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便不用再拘泥於招式,講究隨心所欲,身隨心動,但若非是武學造詣極高的人,又如何能領悟出這個道理,王錦和孫蕊無意中創造的劍法正好符合此理,只是他們還沒有領悟到其中的妙諦而已。
黃超一聽王錦說是“無名劍法”,還道是他在取笑他們不配知道劍法的名稱,怒道:“你們只有這兩下子,有什麼了不起,有本事給我使出個‘有名劍法’來。”王錦笑道:“這有何難,你道我們使不出麼?”和孫蕊對視一眼,孫蕊會意,兩人劍法忽便,錯落有致,進退有方,和剛才的亂打截然不同,一看便知是一套雙劍合璧的劍法,黃超、熊滿又是一驚,想不到他們還真會一套雙劍合璧的劍法,熊滿叫道:“這又是什麼劍法?”王錦笑道:“此乃‘雙燕劍法’。”這劍法是王錦和孫蕊得了江湖外號後創造的,只因兩人的外號分別叫“穿林燕”和“孫飛燕”,江湖人又稱為“江淮雙燕”,故此得名。這“雙燕劍法”可不是剛才那樣無招無名,而是招招有名,是王錦和孫蕊兩人根據所學的劍法加以整合,用了好久時間才創造出來的。只見王錦劍尖頂著孫蕊的劍尖向前一帶,劍光一閃,黃超、熊滿大驚,急忙朝左右躲開,王錦道:“這一招叫做‘春風拂柳’。”王錦所用的是“春風劍”,孫蕊所用的是“柳葉劍”,這一招因此得名。黃超道聲:“好一個‘春風拂柳’!”雙刀連揮,打出一團團刀光,熊滿也從另一側使出相同的刀法,王錦、孫蕊同時轉身,背貼著背,分別擋住,這一招叫做“雙燕分飛”。黃超和熊滿都接下這一招,兩人忽的反手持刀,一上一下,分攻上下盤,這正是“四星刀法”中的“力退強敵”,王錦孫蕊果然同時一退,不待他們還招,王錦叫道:“看我的‘游龍飛鳳’。”一劍刺來,孫蕊的軟劍在旁繞著,打出一團劍花,雙劍直刺黃、熊二人,臉部,速度極快,二人看得眼花繚亂,待看清時,劍已到眼前,情急之中伸刀一架,才把劍撥開數寸,雖然如此,熊滿的臉上還是被孫蕊的“柳葉劍”劃出一道血痕,黃超則手臂被劃開一道口子,兩人不禁暗暗心驚。你道這“四星刀法”也算是精妙的刀法,如何就敵不過王錦孫蕊兩人那不成名的劍法?原來這刀法最講究配合,若是配合得完美,自然是天衣無縫,威力極大,但一來這黃、熊二人是半路學了這套刀法的,研究得並不精透,二來王錦和孫蕊的“無名劍法”偏是尋破綻進攻的,灝無章法可言,再夾以“雙燕劍法”,因此能輕鬆破掉黃超熊滿的“四星刀法”。王錦除了在輕功上頗有造詣之外其他武功並不見長,但他卻能創造出兩套劍法,足見他頗有武學慧根,到後來他把這“無名劍法”和“雙燕劍法”重新整合,從而形成兩套完整的雙劍合璧的劍法,這也是以後的事。
☆、第三回:雙劍合璧退強敵,郎才女貌喜結姻(5)
次日來到黃河邊上,尋了條大船過了黃河,往後便是一帶平原,道路四通八達,寬闊平坦。過了黃河,兩人買了兩匹快馬,一路南下,雙馬並行,八蹄翻飛,快似御風,於途所見風景自然與關外大不相同,況且中州繁華,三里一鎮,五里一縣,處處可見人煙,當時正是北宋真宗鹹平年間,社會繁榮安定,人人安居樂業,史稱“鹹平之治”,內外皆平,四方少見盜賊,因此兩人一路上倒也沒遇上什麼事,不消十日來到淮河,遂又渡過淮河,行了三四日,這日進入舒州天柱山腳下,此時正值臘月時節,四方遊子思歸,孫蕊在馬上道:“終於回來了,忽然好想家了。”王錦道:“是呀,我也想回去了,那我先上山去了。”孫蕊道:“嗯,我過一陣子再來找你。替我向舅舅問好。”原來孫蕊是錢大遠的外甥女,家在天柱山腳下,幼時曾受父母命在天柱山學武,長大後不喜武功,便沒有繼續學下去,幾近荒廢,但還是會經常上天柱山玩。王錦說道:“好的。我先走啦。”兩馬分馳,王錦上山,孫蕊自回家不提。
王錦一人上山,這天柱山在今安徽潛山縣,因此又稱“潛山”、“皖山”,巍峨雄奇,層巒疊嶂,奇峰競秀,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有詩云: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可見其之高聳雄偉,它西北連襟大別山,東南面臨長江,與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