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正在這時,門外卻突然響起急切的敲門聲,伴隨著青年男子的呼喊。
“羅師傅,羅師傅在嗎?”
已經起床準備早飯的羅父聽到聲音,解下圍裙跑去給人開了門,待看清門外的陣勢,不由微微一愣。
“羅師傅,快給看看,這東西在您這兒能修不?”兩個大學生模樣的青年站在門外,小心翼翼地拍拍放在腳邊的東西。
“聽說您的技術在這附近是頭一號,我們真的是沒辦法了,才特地一大早就來打擾!”
羅子昕聽到外面含糊的說話聲,草草把手邊的稿子歸攏,就推開自己的房門去一看究竟。
在他關上房門後,一陣晨風從大開的窗戶外吹進來,放在最上面的一張手稿被吹起,顫顫巍巍地脫離桌面,隨著那陣風飄出了窗臺,天上淅淅瀝瀝落下的雨水幾下就打溼了紙張,一個撐著雨傘的人正巧經過窗臺下,溼漉漉的紙張無聲無息地緊貼在了那把素色的雨傘上。
當子昕站在父親身後,看到門口地上放著的那個東西時,心臟猛然劇烈地跳動起來,他下意識地要吞口水,卻又忍不住脫口而出一個名詞,同時吞氣吐氣的動作讓他熬了一夜的喉嚨發出了有些奇怪的音節。
“這是!——”
☆、第五章
“計算機!”子昕不可置信地望著面前的白色帶黃的機器。如果說他之前在看到大哥大時,心情是滿含興奮和期待的話,現如今一臺計算機擺在他面前,就像一個普通的平民,正走在一條每天都要經過的路上時,陡然發現自己國家的女王正站在路口,對自己露出一個端莊的笑容。
1991年華國還沒有步入網際網路時代,PC還未普及,計算機大多都只是用在科研或者高階辦公上,民用電腦之類的東西甚至在市面上都難以見到,羅子昕之所以能在第一眼認出它,也並非是因為從前接觸過,而是過去在電視新聞裡關於最新科技的報道中曾經驚鴻一瞥。
當時電視鏡頭正好拉到一間研發實驗室裡,三名身穿白大褂的學術工作者坐在一個像電視機一樣的熒幕前,面前是一塊按鍵板,手中握著看起來似乎是可以用來操作電腦的扁圓物體,白色的機箱被放在桌子上。
當時坐在電視機前的羅子昕下意識地跳下椅子向前走去,想要看得更仔細些,新聞卻已經轉為播放市長接見外賓,這讓他心中升起濃濃的失望。唯一來得及聽到的,就是這樣東西名叫計算機,是在矽晶片上整合成千上萬個電晶體制造而成,它可以做運算,而計算速度每秒高達上億!
億,那是在當時的國人眼中多麼駭人聽聞的單位,要知道當時國內一年的鋼材產量只有五千萬噸!
就是這麼一個恐怖的造物,它還有一個稱呼叫做“電腦”。或許在平時,人們也就是對這個別稱聽過算數,但羅子昕作為一個浸淫在電子學中的人卻不能這麼想。大腦是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東西,它左右著人一生的所有行為,神秘而無比強大,現如今竟然有個東西被稱為“電子的大腦”,足可看出它在電器家族中,佔有著怎樣的地位!
“小朋友你說得對,”其中一個青年推推眼鏡:“這就是計算機。請問你們能修好它嗎?”
羅父作為一名老電工,還是大致明白行情的:“……這東西恐怕得讓專業人士來修才行。你們是怎麼把它弄來的?照道理說,這樣的高階電器,不該是搬出來讓外人修的。它原來在的地方,沒有專門修這個東西的人嗎?”
“唉,實不相瞞,這臺電腦是我們偷偷搬出來的。”那兩個青年相視一眼,露出苦笑。
原來他們是附近一所大學的學生,戴眼鏡的青年名叫林光,另一個娃娃臉叫李昀澤。他們學的是計算機類的專業,這在當時絕對屬於新鮮的東西,而他們的畢業課題也需要在計算機上操作,然後才能得出資料撰寫論文,但是計算機畢竟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他們這個專業也是新興又抽象,學起來非常吃力,只能向他們的導師借了鑰匙,加班加點地借用電腦攻研課題,沒想到一次操作不當,電腦就在他們手底下壞了,再也無法正常開機。
兩人大驚失色之下,決定瞞著教授偷偷找人來修,因為如果被教授知道這件事,他們不但得賠償這臺電腦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畢業證書可能也會拿不到了。可是找了很多人卻都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只能硬著頭皮到處打聽能人巧匠,碰一碰運氣,而羅輝的維修鋪,已經是最後一站了,真真可說是死馬當成活馬醫。
“這個……恐怕做不到。”羅父面露為難。
“連您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