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一瞬,許母的聲音又響起:“阿菀就是金玉堆裡養大的,她現在也是落水的鳳凰不如雞!一個孤女,嫁妝也少,還被退了婚。難道你還想給她找個少爺公子?你看得上,人家也看不上啊。”
“我也沒說要找個少爺公子,瞧你說到哪去了?”
“不是我沒有氣量容不得小姑的女兒住家裡,但你也不想想,青彥都十八了,他總不能一直和弟弟擠一塊住吧。咱們家就三間青瓦房能住人,兩個兒子一人一間正合適,阿菀一直住著,怎麼騰出屋子讓青彥娶親?”
許父沒言語了。
許母還在遊說:“既然張屠夫讓你給推了,這附近就沒合適的人家了,趕明兒我帶阿菀出去串串門子,讓街坊們給說說。要是實在不行,只能去找媒婆說和了……”
不管是高門大戶還是小門小戶,一般而言,結親最好是走自己的人脈,這樣說和的人家,主要能知根知底,一般不會出大的紕漏。但媒婆就不一樣了,她們眼裡最重的是錢財,拿了紅封,上下嘴皮一碰,她們死的都能說成活的。
林菀心頭悶悶的,她沒再聽下去,既然舅舅舅母已經起了,那可以把飯端上桌了。許家的廚房是用黃泥隨便砌的,屋子小沒吃飯的空間,除了下雨的時候是在堂屋吃,一般一家人都是在院裡擺飯。
吃了飯許父帶著許青彥去鋪子上了。許母收拾好小兒子的書,跟林菀交代一聲,說她把青佑送到私塾後,還要去市集轉轉買些菜蔬回來,才急匆匆走了。
許父開著書肆,肚子裡也是有幾分墨水的,大兒子就是由他啟蒙的,但不知道是他教得的方法出了問題,還是許青彥真的沒天分,越大越不喜讀書,反而喜歡上了舞刀弄槍,平素就愛往鎮上的武館跑,為此,沒少讓許父生氣。等小兒子出生後,許父沒上趕著要自己教了,準備了束脩把小兒子送到了附近的私塾。
現在許父即使對大兒子讀書的事情絕望了,但還是不許他往武館跑,每天押著他上鋪子,讓他跟著自己學怎麼經營書肆的生意。
家裡只留了林菀一人看家,她也沒閒著,先是把廚房收拾了,又拿出抹布把裡裡外外擦了一遍。許母回來的時候,她正在掃院子。
許母把屋子打量了之後,暗暗點頭。這侄女雖然嬌氣了點,但不是個躲懶的。來了自家兩個月,每天都自發打整屋子,動作是越來越麻溜了。雖然心裡是這麼想的,但許母嘴上還是說:“瞧瞧你穿得這一身水嫩的裙子,別幹這些粗活了。去屋裡繡花寫字吧。”
林菀手上動作沒停,只笑道:“就差這麼點了,馬上就好。到時候我再來幫舅母理菜。”
許母笑得和藹,道:“這我不攔著你,女人家要繞著灶邊做一輩子,你現在年輕多學點不是壞事。不然當姑娘時躲了清閒,嫁了人就要吃苦頭了。”
林菀應道:“我在清遠府的時候,教我的嬤嬤也這麼說過,我都記著呢。”
“你在清遠府不是讓人伺候的嗎,還要學這些?”許母倒是好奇,那些大門戶的姑娘家是怎麼過日子的。
林菀笑:“都要學的,知府夫人心善,特意請了嬤嬤教我們這些客居的姑娘,教得最細的是女四書和女紅。廚藝我學得不精,不然也不會在剛到舅舅家就鬧了笑話。”
“什麼事做得多了就熟悉了。現在你可比剛來的時候強多了。”許母說,“等我再教你幾道我的私房菜,你舅舅表哥他們,每次見了準吃得丁點不剩。”
“好,謝謝舅母。”林菀笑意加深,臉頰的梨渦若隱若現,清秀的臉看著就喜人。
許母瞧著侄女笑盈盈的樣子,心裡直嘆氣,知府夫人要是真的心善,也不會把你送回來了,直接讓你從清遠府出嫁,哪還會現今沒個著落。
林菀的爹林暄不是平川鎮人,而是臨近鎮子上家道中落的窮秀才。說來也是緣分,當年的林菀的外祖父外出的時候遇到了林暄,看中了這個後生,不僅讓他娶了自己的小女兒,還拿出路費資助他趕考。
林暄後來果然中了舉,那時候林菀已經出生了。林暄是個有志向的人,他不甘做一個泯然於眾的舉人,像他這樣的沒有根基家世的,即使花錢疏通做官,最多不過被分配到貧遠地區做個小小的知縣之流。他不好再靠著岳父的資助過日子,就投到清遠知府處做了清客,打算邊做事邊讀書。雖然他這麼做了,日後即使中了進士,也只能做清遠知府一脈的人,未來受了限制。但對於當時的他,這已經是最好的出路了。
林菀十三歲的時候,林暄第三次上京趕考,誰知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林菀的娘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