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大。
既然確認了周聞昕並沒有想要尋死,林海民鬆了口氣兒又道:“對了,關於那個多宇宙解釋……”
雖然那是她自己的理論,但如此荒誕的解釋就連林海民自己都無法信服。並且那些人非專業人士把這個多宇宙解釋與周聞昕的波函式解釋相提並論,也讓林海民感到很不愉快——她總覺得這是她的人被那些外行侮辱了。
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周聞昕坦蕩地說道:“是我幫你發表的。多宇宙雖然容易令人懷疑,但波函式解釋同樣存在可證偽性方面的問題,相比之下我覺得至少多一種選擇會更好。”
林海民抿了抿嘴唇,直白地說道:“何必多此一舉,多宇宙解釋被外行人誤讀的機率太高了。”
“那和我無關。”周聞昕淡淡地說,“況且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用什麼判斷一個解讀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作為那個解釋的創造者,如果有人的解讀與我矛盾,那顯然她就是錯誤的。”林海民回答道。
“這可未必。首先你要搞清楚,這個解釋真的是你‘創造’的麼?還是它本身就是一個自然存在的概念,而你只是‘發現’了它?”周聞昕立刻跟上分析道,“倘若多宇宙解釋真的是既定存在的真理,那你只不過是把它說出來了而已,或許你的理解是錯誤的,而別人的理解是正確的。”
“我覺得這不能如此講。”林海民說道,“多宇宙解釋的陳述受到人類語言的限制,本身就是不精確的,一個沒有精確定義的陳述無法作為真理,甚至也無法作為自然存在的概念。”
“你那個陳述當然不是概念。”周聞昕又吸了一口煙,吸得顯然深了些,但吐出來的煙霧卻沒有那麼憂鬱,反而彷彿帶著難得的愉悅之情,“但你的陳述卻是包含概念的。假定概念是自然存在的,那麼別人在解讀你的陳述時,也可以發覺到其中含有的精確的概念。咱們不能抓著語言的限制不放,對不對?否則就又走了經院哲學的老路了。”
“好吧,這樣說是可以的。”林海民想了想,又說道,“但某些對多宇宙解釋的解讀是不符合現有科學理論或者思維邏輯,這樣的情況總不能包容吧?”
“不符合現有理論是可以容忍的,就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不相容。”周聞昕摸了摸尖瘦的下巴,“而不符合邏輯則是不能包容的。理論是暫時的,而邏輯是通用的。但又有一個問題:你認為的符合邏輯是真正的符合邏輯麼?”
作者有話要說: '小科普'可證偽性是指從一個理論推匯出來的結論(解釋、預見)在邏輯上或原則上要有與一個或一組觀察陳述發生衝突或牴觸的可能'百度百科'。可證偽性被作為一個理論是否能夠作為科學理論的判斷標準。但事實上超出科學領域,可證偽性並不能應用於所有理論,就像宗教都是不具有可證偽性。
當然,大多數按照邏輯思考問題的人都希望追求可證偽性,而不是不可證偽性。
——
Q:柏拉圖式愛情就是這麼談戀愛的麼?真是無聊透了……
A:噫噫噫,並不是。要不下一章科普一下?
Q:……不屬於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領域的內容,放在小科普里真的好麼?
A:哦,那就去自己查好了。
——
另:在下在6。11…6。12到杭州遊蕩,所以這兩天基本上是沒有可能更新的,然而會時刻關注留言……所以趁機留個言吧。
☆、第四十章:結婚的意義
林海民思考了幾秒,有些不確定地得出了答案:“我的邏輯——我是說真正的邏輯而不是一時疏忽導致產生的錯誤邏輯——是在我的意識中唯一自然存在的,是我瞭解其他的唯一工具。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所能夠理解的世界,只是世界符合我的邏輯的那一部分,而至於其他不符合我的邏輯的部分,我則不能理解,因而對我而言也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在這個角度上講,不符合我的邏輯的事物,可以被認為是假的。”
聽到這個解釋,周聞昕滿意地笑了起來,顯然很認同她的話,然而卻又故意說道:“那可是你如何確定別人的邏輯是否與你相同?假如有一個理論,不符合你的邏輯,卻符合別人的邏輯,那麼你站在別人的角度卻不能說這個理論為假。”
林海民沒有被她繞進去,直白地說道:“即使如此它對我也沒有任何意義,那何必在意呢?”
周聞昕笑著搖了搖頭,又吸了一口煙,輕輕嘆道:“林,你果然還是這樣。”
那可不是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