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番外三:靖朝的變化(一)(第1/2 頁)
三月中旬的時候,陸楊便派人往之前分發了種子的府城趕去。
到了八月,這些派去的人陸續都回來了。
如今記錄的冊子還放在戶部的書房裡。
而陸楊這陣子忙的,便是這事。
可以說,之前那些研究所記錄的冊子,給下面派發種子的府城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
有些府城應該是土壤或者氣候原因,更加適合這些種子生長。
不管是改良稻種,還是玉米番薯這些,都比之前所記錄的最高畝產要高出一半。
此訊息一出,朝廷上下皆是又驚又喜。
高興之餘,有人提出要往這些高產量的府城繼續派發更多的種子。
而有的則表示應該把種子分發給當初沒有分發到的府城,說不準這些府城到時候也能增加畝產。
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儘快把這些種子普及到靖朝各地,爭取兩年內,每個地方都有這些優質種子。
朝廷官員眾多。
來自五湖四海。
大家都想為自己的家鄉爭取這些產量極高的種子,如此一來,戶部這邊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
好在陸楊並不是一般人。
他背後有皇上,穩穩地頂住了壓力。
他這陣子一直在看那些產量變高的府城情況。
還弄了個地圖,上面寫了各地所處的氣候和土壤情況。
相對於前期而言,這些種子是有限及珍貴的。
在保證原府有種子播種的情況下,要分出一部分派發另外的府城。
那麼派發哪裡,這個決定便至關重要。
陸楊只看事實,不看那些官員官職高低,勢力如何。
沒多久,他便寫了個摺子,送到了皇上那邊。
摺子裡面寫了他的分析,關於那些產量為何會增加的府城情況也寫得一清二楚。
趙燁看完,沒有多問,直接便准奏了。
很快,來自戶部的文書便發往各地。
哪府的種子運往哪裡,運多少,都寫得一清二楚。
與此同時,趙燁直接讓人把陸楊當初呈上來的摺子張貼在午門前,確保來往官員都能看得到。
本來對陸楊還有些不滿的官員,看完陸楊的分析之後,也佩服得五體投地。
“難怪當初陸尚書要往四周派發種子,各府零零散散的,毫無邏輯,原來也是為了測出哪個地方適合種植。”
“是啊,陸尚書雖然年輕,但想得很遠,他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深意的。”
“若是來年這些府城畝產再次增加,那陸尚書,可就神了。”
不少官員聚在一起討論此事,說著說著,倒是都深吸了一口氣。
陸楊這人,真是不服都不行。
皇上這一行為,讓陸楊的威望在朝堂中再次得到提升。
甚至有的,儼然成了陸楊的小迷弟。
其中年紀還大小不一。
而薛濤,便是這些迷弟之一。
陸楊最近給工部畫了個東西,又給他們撥了些款,讓薛濤派人把這東西弄出來。
若是有人能改良一下,那自然更好。
薛濤拿到圖紙時,大吃一驚後連忙便找人去弄了,根本不用陸楊催。
甚至在接下來的日子,他每隔兩天便過去看一眼。
還找來有豐富經驗的老匠人,讓他們看看有哪裡需要改良的。
不得不說,在陸楊忙其他事,甚至都忘了這回事的時候,薛濤比陸楊還要上心。
還讓人把之前陳將軍他們出海帶回來的膠狀物通通拿來做研究。
之前他還想著,陸楊為何要讓陳將軍運那一船小樹回來。
現在看來,估計也是為了現今這東西。
只是那些小樹終究是小樹,要成為大樹也得需要很長的時間。
想了想,薛濤便去見了陳將軍一面,跟他聊了幾句,讓他若是出海再遇到這東西,看看能不能弄多些回來。
陳將軍自然同意。
九月底,陸楊與陳德仁,孟良平幾人在酒樓裡相聚,為幾人餞別。
出海不是小事,陸楊讓幾人要小心行事,若是遇到了什麼事,跟緊陳將軍。
陳德仁幾人自是明白。
這一天,陸楊破例多喝了幾杯,等幾人散去時,已經微醺。
十月初,陳將軍等人出發,探尋新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