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竹箭有筠(第1/1 頁)
下發答題用紙和印有問題的題紙速度很快,陸楊剛磨好墨,兩名號軍便來到了他面前。 陸楊接過那份答題用紙和題紙,便等著對方核對自己的身份。 “永州府興陽縣大河村人,陸楊?” 號軍的聲音有些沙啞,也顯得有些淡漠。 陸楊點頭,流暢地把自己的資訊說了一遍,等號軍在答卷上蓋上“對”的印章後,陸楊才開啟題紙。 他隨意地看了一眼,確認字跡清晰不出錯後,便放了下來,接著開啟答卷開始填寫姓名、年齡、籍貫和本經等資訊。 直到把稿紙上的資訊也填寫完,陸楊才拿過題紙慢慢看。 鄉試第一場考四書題三道,五經題四道。 其中四書題的答案規定在二百字以上,五經題每道則是三百字以上。 不過五經題如果不夠時間做,可以省去一道題。 一般來說,是不會有考生願意省題的,除非是時間真的來不及,才會有考生去做這件敗露自己學識能力不足的事。 畢竟鄉試錄取名額本來就不多,再不把題做完,拿什麼去跟人拼這幾十個名額? 陸楊心裡根本沒想過要省題,他認真仔細地看了一下題目後,便打算按照順序,一道一道往下做。 題目看起來不是很難,陸楊心裡也有了底。 他把題紙放到中間順眼看的地方,便撫平稿紙,拿鎮紙壓好。 他拿起筆,沾好墨水,低頭開始解第一道題。 第一道題是【一言僨事,一人定國】,意思是一句話就會壞事,一個人就能安定國家。 這句話說來也好理解,慎言慎行,言行的力量很大,與各事物之間的聯絡也異常緊密。 萬不可讓言行壞了事。 不過能完全做到慎言慎行的人也不多,陸楊心裡明白,但解題卻不能這樣想。 陸楊圍繞慎言慎行寫了篇二百多字的小作文。 做完題後,陸楊也不會再去想著這題做得對不對,他很快清空了第一道題的思緒,轉而看向第二道題。 第一道題考的是《大學》裡的內容,第二道則是考了《論語》裡的【生而知之者,上也。】 陸楊看到這道題時,腦海裡就浮現了這題的下文。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意思是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經過學習以後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再去學習的,是又次一等的人;而遇到困難還不學習的人,這種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題目取了前面的【生而知之者,上也】,陸楊倒願意把它理解成主動去學習的人。 這類人通常胸有成竹,做事從容淡定,遇事不慌。 而陸楊要寫的,便是勸人時刻保持勤奮好學,不在遇到困難時再去學習,而是應該多主動學習,為將來的從容做好準備。 他腦子轉得快,草稿打得也很快。 陸楊低頭奮筆疾書的模樣,讓對面的兄弟感到壓力倍增。 下筆的速度不知不覺也加快了幾分。 八月天,早上有些微涼,但中午之後,又變得燥熱起來。 陸楊放下筆,揉了揉一直在叫的肚子後,才慢悠悠地脫去一件單衣。 額間冒出了些許薄汗,陸楊隨手用袖子擦了擦後,便把桌上的東西收拾到一邊,打算吃些東西再來寫最後兩道題。 這會正是午時二刻,陸楊肚子叫得兇,但他其實並不是很想吃東西。 他現在倒是想吃點白粥,只是他這人實在是懶。 雖然大哥給他準備了很多東西,但他就是不想這麼麻煩,畢竟光是燒炭這事,就夠陸楊煩的了。 特別是這號舍還小,要弄也是晚上弄,這會弄,不得熱死才怪。 陸楊為自己不想動手弄吃的找了好幾個理由,發現個個都站得住腳後,他便心安理得地吃起了昨天帶進來的乾糧。 雖然有些噎,但是省時不費力。 陸楊漫不經心地吃著並不好吃的乾糧,眼睛直愣愣地看著對面的人。 看似認真,其實心事已經放在了別處,瞳孔都是渙散的。 晚上要煮點新鮮的米飯吃了,這乾糧實在難以下嚥,還有股快要發餿的味道。 吃得有些難受。 想是這樣想,陸楊面上卻沒有顯露半分。 吃了五分飽,陸楊便再也吃不下了。 他把東西收了起來,便用一旁的布衣隨便在號板上擦了幾遍,見上面沒有乾糧碎屑後,才把一旁的題紙和稿紙擺放好。 他拿起筆,看了會五經題本經《禮記》中的第三道題,便開始動筆。 五經題為【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這是出自《禮記·禮器》中的【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意思是禮能夠消除邪惡,增進本質之美,用到人身上則無所不正,用到做事上則無所不成。禮對於人來說,就好比竹箭的外表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內部實心。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