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瑞瓏嫣自是讓她起了,教她同落梅一道坐上車轅,回了汝國公府。
瑞瓏嫣沒有被賜玉牌的訊息不出半日便在汝國公府傳開了,一時間,一眾丫鬟僕婦看二房的人的眼神都帶了幾分異樣——長房的三姑娘是沒有翻天的本事了,莫不成二房的四姑娘也要遂三姑娘一般嫁入商賈了麼?
只是宮裡的旨意尚未下達,就是有什麼咕噥,也只敢在私底下碎嘴。
倒是瑞婉婉心大,只管笑呵呵地伺候老夫人跟前,小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伯祖母長、伯祖母短,哄得老夫人喜笑顏開。
又過了十餘日,宮裡頭才有旨意下達。
一道“從四品城門領瑞書鵬之女瑞瓏嫣定為敦郡王正妃”的旨意,可算是定了明慧太公主府和汝國公府的心。
只是敦郡王的妻妾是什麼人家,在這當頭自然算不得什麼大事,不過茶餘飯後的一二談資罷了。世人更願意時常品談的,乃是得幸入宮為小主的人家——除了明文宣詔的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黃晨之女黃珏以外,另有京城貴女兩名得幸入宮為小主服侍君上——這可惹得不少人家頻頻矚目,或是私下派人打探,,或是乾脆登門拜訪。
要知道,這可是璟宣帝登基以來頭一回選秀,施恩之意非比尋常。再者,宮裡頭的大小主子不多,就是再添上三位,也不足二七之數。
論說,這三位得幸為小主的人家本該是受萬人矚目,卻偏偏教慶親王之女衛珂郡主下嫁秦家長孫秦勝麟一事奪走了風頭。
且說這衛珂郡主年過二十,早過了出嫁的年齡,卻仍待字閨中,原是她一來心有掛念不願出嫁,二來朝局動盪國喪不斷,如此便耽擱了。再說那秦家長孫秦勝麟,早年以婚約在身婉拒了衛珂郡主的愛意,奈何原配妻子難產而亡,只留下了一個女娃娃,兜兜轉轉,竟還是迎娶了衛珂郡主為妻。
慶親王對秦勝麟百般挑剔,惱恨他在世人面前給愛女沒臉,又是個克妻的鰥夫,奈何愛女執意傾慕、親自求到璟宣帝跟前請賜婚的旨意,便也只得鬆口答應這門親事。
可笑的是,這廂有請旨賜婚的主兒,那廂便有抗旨賜婚的主兒,沒個安生的盡頭。
睿郡王徐澤北年十五,該到了出宮建府、成家立業的年紀,一等出了孝,便遷入宮外府邸居住。這幾年國喪,瑞太后也沒能為其挑選適齡嫡室妾室,故而今年的選秀,其一為充盈後宮,其二則為適齡的宗室子弟擇選良眷。
但說瑞太后為睿郡王擇定的嫡王妃溫氏,乃祖帝帝師溫和文溫閣老的族孫,恭敏嫻良、性和溫婉,是個百裡挑一的好姑娘;側王妃長孫氏,乃正五品兵部郎中長孫仲之女,懷閔縣主之孫,也算是出身大家,禮制規矩一向不差。
豈料那傳旨的太監都已經出了宮門,睿郡王的府兵還是冒著抗旨的大罪將其攔下,死活不肯放人。這便罷了,睿郡王還親上太和殿,跪請璟宣帝收回成命、另賜佳眷,聲稱“值此一生,永不負卿。”
此言一出,眾生譁然。
不消說,睿郡王抗旨拒婚、獨寵佳人一事滿京城傳得沸沸揚揚。
愣頭青似的睿郡王倒是痛快,說一不二,該跪的跪、該請罪的請罪,一點兒也不拖泥帶水。可苦了剛賜了婚便被退婚的溫氏和長孫氏,算是丟盡了顏面——知道的,只當睿郡王痴情不二;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家姑娘有什麼隱疾呢!
溫閣老雖故去,但溫家乃是書香世家,積蘊深厚,世家子、門下子從仕者眾多,在這一群讀書人眼中,最不怕的就是講理了。
而長孫家的老祖宗懷閔縣主,那可不是一個肯吃虧的脾性,只怕太皇太后武氏那廂,懷閔縣主沒少抱怨訴苦。
璟宣帝為一方明君,總不能為了胡鬧的皇弟而罔顧朝臣宗親的顏面、寒了朝臣宗親的心。
但嫡親的弟弟只願在一棵樹上吊死,璟宣帝也不能強求,免不了要費心費力地撫慰“受苦”的朝臣宗親,還要囑咐秦皇后為兩位世家姑娘挑一門好親事。
睿郡王此舉顯然悖逆傳宗接代的古禮法制,璟宣帝雖有責怪之意,但並不從嚴處理,一則顧念手足之情,二則顧念母后愛子之意,三則睿郡王由此落下詬病於璟宣帝而言也是百利而無一害,故僅僅以調撥軍中歷練作為懲罰。
至於睿郡王求取的婚事,待過了這陣子風聲也不遲。
☆、090 婚嫁
瑞玟嫣出嫁那日,京城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與當年瑞玟嫣誕生之日的那場大雪不同,薄薄的一層倒是不大,但這一陣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很快,外頭蓋滿了一層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