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頁)
在旅順一帶與扶桑軍展開激戰,為防止江南的劉振坤趁此機會打到江北,遼軍中一半以上的兵力仍是駐紮在臨水,此番與扶桑軍對戰的兵力不足三成,戰局日益艱難。
如此危急關頭,北平城內人心惶惶,生怕扶桑人從關外打來,城內物價飛漲,米麵糧油皆是比起之前的價格翻了好幾倍,而一些應急藥品更是千金難求。
城中一些富賈巨族,將存款轉入外國銀行者有之,舉家搬遷海外者有之,趁機大發國難財者有之,卻唯獨少有愛國志士能夠聯合遼軍共同抵抗扶桑。
除了津唐的徐家。
自那日徐玉玲從官邸被送回徐公館後,便是大病了一場,無論徐長謙如何相問,她都是閉口不言,愣是沒說賀季山一個不字,可還不等她養好身子,便傳來扶桑人入侵鎮寒關,賀季山連夜點兵親赴關外,勇猛抗敵的事情。
徐玉玲掙扎著起身,帶病回到了津唐,向父母祈求幫助,這便有了之後徐老爺雖是身在津唐,但卻仍是在最快的時間內,為抗戰的遼軍籌備了一大筆款子的事,而這筆款子對於此時處於劣勢的遼軍中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
而後,徐家更是聯合江北的商會,一道積極為前線的戰士籌備軍餉,世人皆知賀季山遲早會是徐家的女婿,籌備軍餉之事便是異乎尋常的順利,而徐家的少爺則是借用自家的海外關係,在國際聯盟上對扶桑方面發出強烈的聲討,指責這一場侵略戰爭。
徐玉玲本人則是以賀季山未婚妻的身份,在江北諸界為遼軍奔走相告,並與愛國學生一起上街遊行,聲援遼軍此次的護國保衛戰,更是在國內多家報刊,明報,申報,北平日報等,對江南的浙軍的賣國行為發表譴責,指責其與扶桑勾結,在此番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非但不與遼軍聯合抗敵,反而在臨水駐兵,對江北虎視眈眈,欲趁人之危,打過江北去。
雪片般的報紙傳遍了大江南北,輿論呈一片倒之勢,國內外對浙軍皆是一片罵聲,就連國際聯盟也是對江南的浙軍表示不滿,逼的劉振坤不得已命長子下令,將一半以上的兵力從臨水撤回,得以讓賀季山從臨水又是抽出了三成兵力,趕往鎮寒關抗敵,原本嚴峻到了極點的戰事,方才有了和緩之勢。
而徐家三小姐,更是被江北的百姓贊為巾幗英雄,人人道她通情理,明大義,實為不可多得的奇女子,與賀季山堪稱良配。
四月,北平的天氣漸漸的暖和起來,前線的戰局已經有了新的局面,賀季山親設的五道防線,徹底將扶桑軍速戰速決的方針徹底粉碎,雙方不約而同的選擇休戰,訊息傳來,江北各地無不是額手相慶,北平城內的糧價也是慢慢的恢復如常。
徐公館。
徐玉玲拎著一盒親手做的糕點,命司令備了車,向著官邸駛去。
徐長謙站在窗前,看著汽車開出了院子,卻是幾不可聞的嘆了口氣。
“先生,三妹這般的有情有義,只盼那賀司令從鎮寒關回來後,不要在辜負她。”方明君站在他身邊,也是感慨道。
“我這個妹妹從小就是實心眼,賀季山這樣對她,她日日為遼軍奔走不說,還去給他的女兒做什麼點心,我真是不知該怎麼勸她。”徐長謙說起來,便是一臉憂色。
“賀司令雖說心狠手辣,但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三妹此番這樣對他,就算他是個石頭心腸,也該被捂熱了才是。”
“希望如此吧。”徐長謙說著,無奈的搖了搖頭。
徐玉玲從百貨公司出來,手裡則是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全是些孩子的衣裳鞋襪,與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還有外國的朱古力,奶油餅乾等等零食,僕人們將東西接過,她卻沒有上車,只囑咐道;“你們將這些東西送到官邸,我就不去了,對了,告訴官邸裡的人,如今春季,正是流感多發的時候,讓他們千萬不要將孩子帶出來,免得被傳染上。”
僕人們恭聲稱是,看著遠去的汽車,徐玉玲怔怔的站了一會,心裡卻是柔腸百轉,只揮手招了一輛黃包車,車伕問她去哪,她怔忪了片刻,卻是一記苦笑,她自己也不知道要去哪。
………
深夜,沈疏影只覺得腹如刀絞,讓她生生從睡夢中痛醒。
畢竟已經生過一個孩子了,又是到了月份,肚子一疼她便知道自己是要生了,她疼的滿頭大汗,卻死死的咬緊牙關,不願喊人。直到劇痛襲來,讓她再也忍耐不住的輕吟出聲,聽到動靜,片刻間便有守夜的丫鬟推開了們,見她疼成這樣,便知是要生了,趕忙去樓下請了穩婆過來。
雖然是第二胎,可沈疏影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