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4/4 頁)
也都使出來了。
如果二馬一錯鐙算一回合的話,兩人大概打了個三十來回合,臺上便敲了聲鑼。兩人便住手了。
精彩,比央視的古裝片裡的比試好看多了,除了沒有冒充鮮血的紅燃料,我感覺似乎比電視中的比武還要精彩激烈的多。
下面會是啥節目?我興致勃勃的猜想著。今天可真是來對了!
第十一章學兵
古代軍隊的操練還是專案不少的。有是兩對武將比武后,第三對武將出來竟然拿的不是包著氈子的槍,而是弓箭。
有趣的是,兩人持弓的左臂竟然還各綁在臂上一個盾牌。這方法到挺巧妙。這樣射出箭後還可以馬上用盾牌保護自己,然後在盾牌的保護下再從容的把箭認在弓上,一抬手,便又可以射第二箭。好方法。
可這種方法為什麼沒聽說呢?我自以為是的想著,可能是這樣左臂多了盾牌的重量,射箭速度就要滿些,而且也不能長時間舉箭待射。還有身體疲勞這一因素,射的箭數目也會減少。
呵呵!看來我還是很聰明嘛,一下子就搞明白了這些道理。再看場上。兩個人等青旗一揮,立刻對射起來。
這次沒多長時間,一員武將便用連珠箭的手法把對手射下馬來。哈哈!我看見他這連珠箭是怎麼射的了。要是這位武將知道我僅偷看了他的比武,就把他的連珠箭手法學去,不知以後還敢不敢公開和人比武呢?
這個觀察也讓我對武俠小說中的連珠箭法徹底的失望。原來這連珠箭法就是用來持弓的手再持有兩隻箭而已,這樣每射出一箭後不必從箭囊取箭而加快了射箭的速度。當然,三隻箭都射完後還是要取得。這讓我想起小說中一連珠箭就是幾十甚至幾百發的連射。靠!上當了,難道這箭還能像機關槍一樣嗎?除非那個射箭的人有一百根手指。
我剛想對那幫沒文化的作者進行人格上的貶低,突然想起我的小說中也是這麼寫的。似乎還已經在李家書坊印刷發行了。算了,我就睜一眼閉一眼好了。
這個比箭的節目結束後剩下的就十分無聊了。有些東西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