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個榮幸與兩位妹妹分享一下。”
宋采薇和宋採蓮正聊得投入,便有一個顯得有些突兀的聲音便插了過來。
是宋採月,大伯家的女兒,今年十二歲,在她們姐妹中是最大的。
因為她生下來不久,宋慶山便中了秀才,接著就去了清河城做了夫子,之後又把劉氏還有一對兒女也接去了清河城,所以宋採月除了每年過年、清明、拜山神、中秋節這幾個重要的日子回來,其他的時間都是呆在清河城的。
再加上,在清河城的時候,劉氏為了將來把自己的女兒嫁得好,可是下了血本,不僅請了各種師傅教宋採月刺繡,就是琴棋書畫也是一個不拉,若是這樣也就算了。
聽說,劉氏還花了大價錢請了一個從京都回鄉養老的女博士,教導宋採月詩詞歌賦,禮儀規矩,更是把那一套女子的《女訓》、《女戒》的勞什子古板的封建教條全教了一遍。
當然那什麼勞什子,是宋采薇這個‘大逆不道’的在心中所說的。
總之,這所有的種種,再加上階級上的差距,所以宋採月和自家的幾個姐妹並不是很熟悉。
就今天她能這麼破天荒的主動過來和宋采薇、宋採蓮二人打招呼,著實讓人驚訝。
而且語言中還是如此熱情,絲毫讓人聽不出生疏之感,好似她們之間本就是如此熟絡一樣。
“月姐姐哪裡的話,俺和二姐不過是拉些閒話家常而已,最多也不過是說說咱們村哪家的姑娘、嬸嬸做的花樣兒好罷了,若是姐姐不嫌棄,就和我們一塊兒聊聊,俺可是聽說了姐姐才華過人,薇兒當真是求之不得呢。”
看到宋採月笑顏盈盈的和她倆打著招呼,宋采薇雖說心裡是不大願意搭理宋採月的,可是伸手不打笑臉人,她又與她無冤無仇的,所以說上兩句應付加恭維的話也未置可否。
心中思量片刻該怎樣去說,既不失了面子,也不能讓人小看了她們,所以便有了剛才宋采薇的一番話。
ps:請大家放心入坑,作者不會無緣無故棄文的……
☆、第四十九章 反駁
“今天一回來月姐姐就聽三嬸兒說,薇丫頭是個妙人兒,今兒一見,果然不同凡響,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