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2/4 頁)
事給眾人聽。護國侯說的故事不但吸引了太皇太后,吸引了寧壽宮裡的太監宮女們,還吸引了瑞王、寧王、東酃崴王世子冷軒與御林軍統領上官笑陽等朝中親貴們。就連皇上這兩天都一下朝就命人到處找護國侯。
這幾天來,寧壽宮裡到處洋溢著快樂的氣氛。一些小太監、宮女走起路來都帶著一陣笑聲,就連平時總是拉著一張嚴肅臉面的寧壽宮總管太監高公公,臉上都掩飾不住的露出笑意。太皇太后老人家更是常常樂的合不攏嘴。宮裡的嬪妃都在納悶“太皇太后這到底是揀到了什麼好寶貝,居然能樂成這樣?”
漸漸的,宮人們發現,這兩天不只是瑞王、寧王、東酃崴王世子冷軒與御林軍統領上官笑陽等朝中親貴們往太皇太后的寧壽宮跑的勤快,就連皇上下了朝後也時常會去寧壽宮看看。宮人們更加好奇了,“太皇太后的寧壽宮力究竟有個什麼好寶貝,竟會吸引那麼多人?”
心懷好奇的嬪妃們都想著進寧壽宮去看個究竟。可沒等進院門,就被守門的小太監笑眯眯的給擋在了外面,“太皇太后有旨,任何人不得在此喧譁……。。”
心存不滿的嬪妃,有的藉故大聲辱罵服侍的宮婢和太監,試圖以此引起裡面的人特別是皇上的注意。沒想到,她們確實等到了皇上的關注,等到了皇上一道冷酷聖旨,“……任何在寧壽宮附近吵鬧之人,均以違反宮規論處。”
冰羽宮。
貴妃陳冰倩懶懶的躺在軟榻上,半眯著眼,發出慵懶的聲音問道,“順子,這兩天各個宮裡有什麼動靜?”
心腹太監順子跪在她身邊,將自己打聽來的訊息,低聲稟報給陳貴妃,“……。據寧壽宮中太監小豆子稟報,護國侯和刑部華大人前兩天進宮給太皇太后老佛爺賀壽,送了幾件壽禮。老佛爺非常滿意。連續幾天,都命人去接兩位大人入宮聊天、用膳。”
陳貴妃接過順子遞過來的茶盞,慢悠悠地喝了一口,問道“送的什麼稀罕物?能把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給打動?”
順子在旁邊低著頭恭敬的答道,“說是有一幅觀音畫像,是護國侯親筆所作。畫中的觀音的面容與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如同一人,畫中的善財童子,面貌卻是像極了刑部的華大人。還有“錦繡坊”定製的一套衣裳和“奇巧坊”定製的一套首飾……。這兩天,連帶著皇上和瑞王、寧王等人也經常去寧壽宮。”
聞言,陳貴妃的眼睛斜睨了他一眼,不冷不熱地追問道,“皇上?你是說皇上這兩天也都去了寧壽宮?”
“回稟娘娘,奴才打聽過了,皇上這兩天下朝後,除了在御書房,便是去了太皇太后的寧壽宮。”順子偷偷抬眼看了看陳貴妃的神情,小心的答道。
陳貴妃皺了皺眉頭,有些疑惑不解的看了一眼順子,問道,“去太皇太后的寧壽宮?皇上去那裡幹什麼?皇上與太皇太后之間向來不親厚,一年到頭去寧壽宮的次數也不會超過三、五次。”
順子忐忑不安,不知道該說什麼,他偷偷的抬起頭看了看陳貴妃的神色,一臉小心的答道, “……回稟娘娘,據寧壽宮中的太監小豆子透露,這兩天護國侯和新任刑部尚書華大人,時常去寧壽宮看望太皇太后。小豆子說,護國侯為人和氣,相貌出眾,說話風趣,不但會好聽的歌,還會說很多的笑話,因此常常逗得太皇太后樂呵呵的。……。小豆子還說了,看情形呀,皇上和瑞王確實都是非常寵愛護國侯的,皇上和瑞王去寧壽宮也都是衝著護國侯去的……”
“護國侯?杜寶寶?怎麼又是他!每次遇上他就沒有什麼好事情。……既然你不讓我好過,我也不放過你!” 順子一驚,偷偷的抬眼看陳貴妃,只見她嘴角溢位一絲陰沉的笑。
正月十五日,是天慶朝的傳統節日“上元節”。天慶朝的上元節起源於民間的“火把節”。天慶民眾在這正月十五這一天裡,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趕至鄉間田野,人們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參加歌舞者之人常常多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 “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其實,上元節習俗的真正動力在於它處在一個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正月是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人們又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