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子,得知才藝比賽的出題之@ 人是瑞王,許多學子大大改變了對瑞王的看法。連北洹書院的院主陳如松老夫子都誇獎瑞王的才學高世駭俗,能有幾個人比的上陳老夫子的?想來是沒有人敢質疑陳老夫子的話語吧。如今的北洹學子,再也沒有人會把瑞王當成是隻能帶兵打仗的武夫。學子們期望能有機會與瑞王討教自己學業上的不足。
黑色的大旗在風中飄揚,上書有大大的“北軍”字樣。大旗在清晨的涼風中颯颯作響,分外醒目。旗稈底下,一匹矯健的戰馬上,跨坐著身穿黑色盔甲的瑞王。
瑞王冷天聿舉目眺望北洹城頭,“寶寶,再見!”
他心裡暗暗的與寶寶道別。而後輕輕地一勒略微煩躁地身下戰馬“烏雷”,大聲下令道,“出發!”
就見那“烏雷”輕輕揮動前蹄,激起陣陣輕塵,接著便如銀光閃電般向前飛馳。後面的大隊人馬緊隨在瑞王其後,往京洲方向奔去。
回京洲的一路上,瑞王冷天聿與宣威候華秋崗兩人談天說地,相交甚歡。
自從那日,瑞王冷天聿興沖沖地帶著宣威候華秋崗和嚴勁等部將到駐北洹大營中對著作戰模型——沙盤,重現當日大敗入侵風陵大軍之戰況。雙方均表示想見恨晚,彼此對對方感到佩服有加,欣賞的不得了。
瑞王冷天聿對年已四十有五的宣威候華秋崗早已神交已久。12歲從軍的他,對大名鼎鼎的宣威將軍華秋崗早已敬慕已久,只是苦於沒機會走近這位在天慶國家喻戶曉,勇猛無比,浴血沙場的大將軍。
宣威將軍華秋崗,鎮守西部邊城數十年,保天慶國百姓享太平日子,教西歧終不得過邊城半步。
尤記得天啟十八年,宣威將軍華秋崗一戰成名天下知。華秋崗在寒風關以數百里奔襲的二萬二千人馬,打敗了西歧四萬鐵騎,當場斬殺統領大軍的西歧王子,逼得西歧國主送上,“保證在位期間西歧人馬不得進入天慶境內”的求和書。朝堂上龍顏大悅百官稱頌,天啟皇帝特封他為“宣威候”。
宣威候華秋崗對八皇子冷天聿並不瞭解。一是因為他常年駐守西部邊城,很少在京洲;二是他即使有機會參加皇宮裡的宴會,也無法與八皇子冷天聿有所交集。因為這個八皇子冷天聿自6歲起,就被人視為“妖孽”,但凡皇宮有宴會,他也不會有資格參加。三是八皇子冷天聿12歲起,就隨武威將軍周亦剛北上從軍,此後再沒回過京洲。
冷天聿這個不受寵的皇子,早就在人們的視線裡淡化了。若不是此次他碰巧救了華玉——這個華家五代單傳的寶貝疙瘩,怕是至今也不見得會有人能記起他這個八皇子吧。
寶寶還真沒說錯,冷天聿的這個瑞王,是在華太后和華太師力主之下,才被晉封的。否則即使他打的勝仗再多,也不可能封個王爺給他的。此乃典型的“投之以梨,報之以桃。”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宣威候華秋崗自然不會把他這個向來不受寵的皇子放在心上。若不是華家的寶貝疙瘩——華玉被八皇子冷天聿所救,使得宣威候華秋崗父子以及華家上下,俱對這個以往從未放在心上的八皇子冷天聿感激不已。出身天慶最有權勢的世族豪門華家的宣威候華秋崗,根本不可能會對八皇子另眼相看,更別說是與之傾心交談。
音信全無,失蹤多日的華玉能安全找回,都是八皇子冷天聿的功勞。華太后和華太師因此再三思量,“八皇子的大恩,怎麼得也是要還的。”
世間之事,人算不盡,天算得盡。領命到北洹宣旨的宣威候華秋崗,聽了寶貝兒子華玉的哭訴後才瞭解到當時的危險狀況,當日若是這位八皇子冷天聿稍稍晚上一刻,才率領將士衝進回春館的話,怕是如今自己就只能抬著寶貝疙瘩玉兒的屍體回京洲了——那可真讓華家斷根了。一想起此,宣威候華秋崗就全身顫抖——自家在戰場上殺人如麻,也沒這麼害怕過。可玉兒的悽慘遭遇,卻讓自己這個鐵血漢子幾乎咬斷了牙根。自此,宣威候華秋崗對剛剛晉封為瑞王的八皇子再沒有一絲絲的怠慢和輕視——人家不管怎樣,都是玉兒的救命恩人呀!
華秋崗更沒料到,瑞王冷天聿的手中居然有一本聞所未聞之兵法書《三十六計》。奇貨可居——使得愛書如寶,具有尚武精神的宣威候華秋崗垂涎三尺。為此他幾次三番的親自找上門去,想與瑞王商借。但總是事與願違,瑞王的身邊總是圍繞了稟告公物之人。
華秋崗一次次的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儘管如此,他還是鍥而不捨,絕不死心。以至於最後還是華玉,實在不忍見到父親長吁短嘆的模樣,求了寶寶,才讓華秋崗了卻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