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軟肋,往往既是最脆弱之處,也是最難攻之處。正如人的眼睛,碰一下就疼得要命,可你想去攻擊誰的眼睛,對方肯定躲得格外利落,光憑條件反射也能躲閃及時。
二哥一點也不介意暴露自己這個軟肋,擺明一副你們誰有膽量就放馬過來碰她個試試的架勢。當真是不怒自威,令人心膽生寒——二哥總是臨到她的事上才格外果決。
潭王不自覺間就露了一絲苦笑出來。如今的心理真是連自己也分析不清,憤怒麼?不甘麼?恐懼麼?服氣麼?似乎都不是,又似乎各樣都有著一點。
輸是確實輸了,卻又沒一輸到底。將來東山再起似乎還有希望,但也渺茫得近乎於零。這種半吊子的狀態最是令人迷茫惶惑,沒著沒落。既死不了心,又看不到出路。
罷了,還是先兄友弟恭著吧!誰讓自己也是個大局為重的白氏子孫呢?
“等等,”潭王正要起步走出之時,皇帝忽然又出言叫住了他,“還有一事要問你,今日以寵幸罪臣之女延誤父皇病情為由來向我發難的主意,你是何時擬定的?”
給他擬定這個不孝罪名的前提,就是綺雯的侍寢之夜與太上皇晏駕之夜的重合,難道說,那竟不是一個巧合?!
潭王緩緩轉回身,與皇帝對視。兩人的目光一樣的鋒利刺人,交匯在一處,幾乎如刀劍交鋒一般迸濺著火花。
“二哥是想說,我會為了造一個不孝的罪名給你,就去對父親下了殺手?”潭王狠狠冷笑了一聲,滿滿都是嘲諷,“你別忘了,父親晏駕的前一日,是你得了機會與他傾談交心,我卻沒有!二哥……你可知我都已多久未曾與父親說過一句貼心話?我若是真有心謀害父親,也一定留個機會再與他說上幾句話,才不會給自己留下這個終身之憾!”
看著他如此激烈的反應,皇帝默然了。外人都以為皇室中人親情淡漠,卻沒人瞭解,其實他們並非真心淡漠無情,只不過有時候需要表現得淡漠罷了。
“若說喬安國進獻的丹藥可能使得父親病情加重,我倒是曾有過疑心,卻沒去阻止。”潭王恢復了平和語調,略顯苦笑,“二哥你那麼明察秋毫,想必也一樣‘疑心’過吧?”
他說完就邁步出門,頭也不回地去了。
皇帝放任喬安國,是為了給喬安國羅織罪名,他放任喬安國,是為了放任皇帝給喬安國降罪,好增加皇帝忤逆不孝的說服力。他們誰也不確定喬安國的補藥會要了父皇的命,但卻都對此有所準備,甚至有所期盼。而等到事出之後,也都同樣為此愧疚遺憾。
皇帝望著他步下丹陛的背影,心下萬分悵然。他們兄弟二人的本性裡其實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說不定就會相處融洽,真的做到兄友弟恭吧……
如今的哭靈已改為每日早晚各一次,此時接近午時,也確實是諸臣子該當離開,回去各自衙門辦公的時候了。但今日情況有多麼地不同往昔,告退走出皇極殿的眾人全都心知肚明。
出得門來走在皇極殿廣場上,看著外面依舊半晴半陰的溼冷天色,眾人無論是何立場,都有著再世為人般的感慨。
每個人都禁不住在想:方才那一場變故若是沒有這麼輕易被消弭無形,自己又會落個何樣結果?
新晉禮部尚書鄭則民雖是早早投了保皇一黨,卻是個膽小如鼠之人,這會兒仍心有餘悸,忍不住湊到粟仟英跟前小聲問道:“粟大人您看,今上今日如此處置雖是顧全大局之舉,可就不怕放虎歸山、留有後患麼?”
這場仗打得太簡單,贏得也太利落,今上的處置更是輕若無物,朝臣們誰都覺得奇怪,早就看出今上與三王爺遲早要決個生死,以為屆時必會有場足以震撼天下的龍爭虎鬥,怎可能就這麼輕鬆結束了呢?既然結束得如此輕鬆,是不是就表明,根本還未結束,而是還有更大的風波在前方等待?
粟仟英墨髯飄擺,輕鬆一笑:“鄭大人且放寬心,今上是審慎之人,行事不會留存後患。今日之事,絕不會就此輕鬆了結的。”
經過了今日之事,粟大人終於徹底放寬了心,明白自己沒有選錯陣營了……
…
作者語:其實昨天那章在放入存稿箱時我是在最後寫了一句話的:“預先回答親們很可能會有的一個疑問:本文不會很快完結。”後來又覺得小瑢那一跪挺好的氛圍,一有這句話容易引人出戏,於是就刪掉了(⊙v⊙)……
親們放心,作者一向追求的是經典敘事模式,簡而言之就是不會有偏離主題的枝杈廢事件,提到過的茬口一定有交代有呼應,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