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根據原主的記憶,家人應該是都到比雙溪村更南邊的霧罩山採春去了,霧罩山因常年雲霧濛濛而得名。那裡的節氣來的比雙溪村早半個月,每年的這個時候,雙溪村的村民都會集聚一起去那裡的山上採挖鮮嫩的野菜來慰勞自己,一個冬天下來,太缺食新鮮蔬菜了。
小草估摸著時辰應該是未時了,家人最早也要到酉時才能回來,自己也餓了要先墊點食物才行,“人是鐵飯是剛,一頓不吃餓得慌”,有了能量才能有力氣。
於是她走去灶房,接開鍋蓋,真的發現了家人給她留了食物溫在鍋裡,是玉米粥,一看就知道是大火煮熟的,口感應該不太好。果然,喝到嘴裡很粗糙,不潤滑,滿嘴鑽,刺啦嗓子。
她的上世經驗告訴她,玉米粥的熬法是: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慢慢煮,煮熟後用餘火再烘著,這樣熬好的玉米粥很濃、很香、很滑,營養也是最好吸收的,以後自己來做吧。
吃了再世存活的第一頓飯,小草開始了一系列的行動:
第一,盤點家裡的食物。她走進儲糧室,粗略地統計了一下,玉米粒大概有兩百斤,玉米粉有四十來斤;小麥粒有兩百八十多斤,麵粉估計三十來斤;沒有大米;還有一些其他的豆子之類林林總總的東西,都不多,想是留的種子,這些食物要吃到六月今年的糧食產出還是很緊吧的。
第二,搜尋灶房。泥土砌的灶臺一個,大、小兩口鐵鍋放在灶上,灶上還放了一個陶土燒製的缽,應該是借用灶火或餘火溫水、燒開水用的。陶土燒製的水缸一口,鹹菜罐有六個,盛放玉米粉的陶土缽一個,盛放麵粉的陶土缽一個,有一副跳水桶和一根木製扁擔,陶土燒製的碗、碟之類的各有一些,放在一個竹製的簡易櫃子裡。
第三,檢查茅廁。雖然房間不大,地面也是夯土的,但好在乾淨,腳踩處是一塊大木板中間掏了個洞,木板是活動的可以拿開,應該是下面的糞桶裝滿了之後,拿開木板就可以取走糞桶,然後再放入空桶,很方便。屋裡還挖了一條淺水溝流通牆外,水溝旁放了一塊很大很平的青石板,這應該就是洗澡站的石板和排洗澡水的溝。嘿,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覷。
第四,到柴棚目測。存柴還有半棚子,家裡有三個男人,固然不會缺柴燒。
第五,把睡房的鋪蓋搬出來烘太陽。她已經看到柴棚外靠放著的曬衣物用的竹製三角叉兩個,粗竹竿一根。
忙完了這些,小草活動了一下兩隻胳膊,感到手臂一些酸但感覺很是充實,至少還有事情可做,這個家還不算太窮苦。
誠然,畢竟一家人都是全勞動力,憑著吃苦耐勞、勤奮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早貪黑,也不該太貧困,就算家裡有一個長期病號和一個心懷鬱結的爹,但大家都很為這個家著想,也只是經濟不富裕,而不至於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饔飧不繼。
看看天色不早了,小草有條不紊地著手準備晚飯,在上世她就是性情爽朗不失沉穩之人,否則何以成就輝煌事業。
她想晚上就吃玉米和麵粉摻合烙的餅子,依然熬玉米粥但得用自己的烹飪方法,等芹兒回來抓點鹹菜,再弄點他們今天挖回來的野菜拌著吃就行了。
她先收拾乾淨了鍋臺,洗了手和了面放在一邊餳著,又往大鐵鍋里加了水,然後用打火石點燃灶火(雖然沒用過,可她也是活了三十年的人,摸索了一會就會用了),之後趁著太陽餘暉的熱度把鋪蓋收了放回床上,再收拾了晾曬的竹竿、竹架(因為只曬了自己和芹兒的,她還沒有進去過爹和兄弟的臥房),看著院子都整理規矩了,才抽空去了一趟茅廁,之後她洗乾淨手,便在灶房裡專心做著晚飯,這可是她來到這個家做的第一頓飯喲,只等著家人回來享用。
☆、第三章親情
冬末的夜晚依然有些凍人,小草燃起了灶火。
小草做好晚飯等待家人回來的時候,卻莫名的突然感到有一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家人會不會發現她的有所不同。
還沒有等她想出個應對之策,院子外面傳來了聲音,應該是小草的爹和兄弟、芹兒回來了。
果不其然,最先走進院子的是芹兒,後面跟著林老爹爹和水生水稻兄弟倆。
“姐姐,你好了?”妹妹還是很會關心人的。
“姐姐好了,不用擔心。”小草說著看向林老爹和水生、水稻兄弟倆道:“爹,大哥、水稻你們回來了,辛苦了一天,先放下揹簍,洗洗就可以吃飯了。”小草儘量做得自然輕鬆,然後就看著大哥和二弟微微笑了笑。看樣子,大哥少言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