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3/4 頁)
應對。
一時小心相陪三刻鐘,見宮人請奏年節事宜的操辦,儀華藉機告辭道:“惠妃娘娘,年節祭祀乃國之大事,臣媳不敢擔擾。後幾日必再進宮給娘娘請安。”
郭惠妃知儀華是急於覲見聖顏,也不再留,笑著點頭道:“好,只要還記得來聽本宮嘮叨,陪著說會兒話就是。”說著壓下儀華自謙的話,意味深長的看了儀華一眼,道:“令妹指婚給了我兒,現在你十三弟不但是你小叔更是你妹婿,你與本宮關係可是又近了一層。可不能向以前淑妃姐姐還在時一樣靦腆,進宮的次數屈指可數!”
郭惠妃說得溫聲細語,儀華卻聽得心中一凜。
淑妃是晉王生母,當年大行皇后馬氏過世,便是由淑妃行皇后之權。如今郭惠妃借徐盈華的婚事指明他們關係不同他人,更隱晦提及晉王,其欲支援朱棣之心已不言而喻。可這位身居高位又有兒子即將大婚的郭惠妃,究竟怎麼想又有誰知?
想著不由暗氣,太子尚未病逝,他們一個個卻已蠢蠢欲動,還處處將燕王府牽連期內。
壓下心中不快,儀華不卑不亢道:“淑妃與娘娘您都為臣媳庶婆母,臣媳恭敬之心不敢有偏失,自當與明年有幸嫁入天家的鄙妹恪守皇媳之則,孝順娘娘。”
郭惠妃目光一冷,笑容淡了幾分,道:“燕王妃不愧是仁孝知禮之人。”不鹹不淡的一句話罷,便命宮人送儀華離開。
告辭郭惠妃,儀華擇原路返回,心緒微黯。
身後跟著的李進忠、盼夏,見儀華一路土一言不發,心中有了較量,路上也沉默不語。
走入今上宮殿附近,剛上了遊廊欲往偏殿而去,就聽拐角處一個尖細的嗓子低聲催促道:“快將皇上的湯藥換了茶盞奉上去,若耽擱了皇上服藥的時辰,小心你們的腦袋!”
“…可是公公,皇上他這會兒正大發雷霆,奴婢怕……”
不等小宮女的話完,那公公已怒罵道:“皇上昨一宿沒睡,今曾四更末才從東宮回來,這再不上了湯藥去,你存心要——”調高尾音。
小宮女哽咽著連聲答道:“公公莫惱,奴婢這就去。”
話落,只聽一陣匆匆的腳步聲過後,這個離茶水間不遠的小轉角又恢復了原本的沉寂。
良久,駐足在拐角另一面的主僕三人慢慢踱步而出。
“王妃……”李進忠心思靈活,一下就察覺出那兩宮人的話中有異,不由看向儀華。
儀華心中有數,直接打斷了李進忠,另道:“皇上醒了,不可誤了覲見的時辰。”說時已快步向偏殿趕去。
趕至偏殿時朱棣他們已不在,只有另三府的侍人留著,儀華隨手喚了一人問道:“王爺他們呢?”
“回燕王妃,各位王爺和王妃已去正殿覲見見皇上。”宮人畢恭畢敬道。
聞言,儀華半口氣不歇,留了李進忠和盼夏在此,匆匆忙忙向正殿行去。
臨至正殿外,腳步驟然一停,正猶豫是否讓通傳進去,只聽“哐啷”一聲瓷器大碎聲,隨即便是紛雜的聲音齊道:“父皇(皇上)息怒!”
(晚上還有一更,大約在十二點左右。)
第232章 求情(二)
聞聲知意,儀華屏息靜立在一扇硃紅門扉外,下意識地細辨殿內的動靜。
殿內寂靜無聲,惟有一縷若有似無的藥香幽幽浮動,飄散出來。
時間如沙漏緩慢地流逝,儀華在殿外已一動不動地站立著,陷入進退兩難之地。她僵然轉頭,視線從守衛殿外的大內侍衛身上緩緩滑過,見他們每一個皆面色肅然,對這發生的一切視若無睹,只是儘自己的守衛職責。
目視之下,儀華心下已有決斷,她往右橫移一步,面向無門扉遮掩的大殿,恭敬跪下。
雙手交疊平於地面,頭低低垂在手背,高高的硃紅門檻擋在前,幾乎遮去她整個身形。
然那只是一般人的視角,高居龍椅之上的朱元璋,龍目一掃,自是一目瞭然。
“何人跪在外?”沉寂了許久的大殿內,響起了朱元璋威嚴的聲音。
威嚴的聲音隱含著不易察覺的森然冷意,儀華斂下心中縈繞多年的駭意,端然俯首跪地,四平八穩道:“臣媳徐氏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約片刻,朱元璋淡淡的“哦”了一聲,道:“原來是老四媳婦,進來吧。”
儀華莫敢不從,盯著小鹿靴尖上金絲翟鳥,跨檻而入,待行至朱棣身旁欲重又跪下,就讓朱元璋阻止道:“罷了,時近年節,朕也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