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湘君公主容光如雪,眉目死寂,胸腔衣襟鮮血斑斑,觸目驚心。
侍從宮娥止步於殿外,楊策將公主放在床上,沉著地吩咐道:“快宣太醫。”
綾子清楚地瞧見,楊策鎮定如常,卻是眉心如刻,臉色沉凝,眼梢似有憂愁暗結。
似有夜風拂過,琉璃珠玉叮叮輕響,其中仿有窸窣響聲與輕吟之聲。綾子一震,恍然回神,定睛望向床蓆,驚見湘君公主雙眸微睜眉心緊蹙,便狂喜地喊道:“公主,你醒了?公主,快快醒來,公主……”
寧歌緩緩睜眼,彷彿花苞靜靜綻放,“綾子……”
嗓音微弱,卻是極為清晰。綾子驚喜得雙眼沁淚,“公主……小的立即稟報太后……宣太醫來……”
寧歌看著綾子嚷著急跑出去,輕輕一笑,卻牽動傷處,緊眉忍痛。
一時間,鳳瑤殿步履匆忙、笑顏燦燦。三名太醫聯診,確診湘君公主已度過最危險的時刻,只需湯藥調理,便會慢慢復原。
華太后行至大殿,三名太醫跟隨而至。僅是三四日,華太后已鬢髮愁白,面容疲怠。此時,她面目如霜,威然問道:“公主傷勢如何?會不會落下病根?”
盧大人垂首道:“稟太后,匪賊那一掌傷在公主左肩,雖不在要害,然掌力*成,傷及脾臟,心脈亦受損。先前公主落水感染風寒,雖溫泉療養大半月,然公主脈象不穩,體虛內虧,如今需湯藥慢慢調理,慢則一年半載,快則三月,視公主的復原情況而定。至於會不會落下病根,臣不敢斷言,還需時日觀察。”
華太后輕嘆一聲,頷首道:“一切有勞諸位大人,若公主有何微恙,唯你們是問。”
三名太醫驚慌下跪,齊聲道:“臣等惶恐,臣等當竭盡所能。”
華太后拂袖步入寢殿,立於鸞紋帷幕處,望向象牙床蓆……洛夫人抱著寧歌在胸前,寧歌秀眉微蹙、雙眸半合半開,綾子從填金朱漆木案上端起藥碗……
華太后驀然開口:“我來。”
綾子錯愕回首,恭敬起身,將藥碗遞給華太后。華太后坐在床沿,將白玉湯匙遞到女兒的唇邊,看著女兒張口嚥下,不由得稍稍安心,又遞出白玉湯匙。
寧歌始終低垂著眸光,一口接一口地嚥下苦澀的湯藥……猶記得,她剛回到皇城,母后也是如此喂她喝藥的,憐愛的微笑,溫軟的話語,寵溺的目光,美輪美奐的鳳凰銅闕,如雲的侍從宮娥,讓她忘卻多年來流落民間的艱辛與悲酸。
第七闕 秋月簌簌冷(2)
母后臨朝稱制,聖裁明斷,整肅綱紀,法令嚴厲,大小畢察,賞不濫,刑不苛,黜貪尚廉,保境息民,四方承平,統領北寧邁上國勢巔峰,繼而一統華夏,君臨四海。雖是女流,然大寧子民稱頌,朝臣俱服,鮮無二心。
而如今,母后親自侍候自己喝藥,是榮寵,亦是溺愛。寧歌深知,母后是母親,也是君,自己是女兒,也是臣,母后能如此看重自己、容忍自己,已達極限。然而,寧歌心中的怨,仍是無法輕易釋解。
鼻端酸澀,寧歌忍住眸中的淚意,喝完辛澀的湯藥。
華太后擱下藥碗,取過素紈擦拭她的嘴角,“好好歇息,明兒我再來看你。若是哪裡不適,要跟洛姨說,或者跟太醫說,莫要隱瞞,知道嗎?”
寧歌終於抬眸,勉強提氣說道:“那匪賊如何?招供了麼?”
華太后雙眸一凜,臉上卻是笑意溫柔,“一切由楊將軍處置,你只需好好調養身子,莫操心。洛兒,綾子,仔細侍候!”
洛夫人與綾子同聲應下:“是。”
寧歌蹙了眉,“兒臣求母后……將匪賊嚴加看守,任何人不許探視,待兒臣傷勢稍好,再行審問……除楊將軍外,任何人不許探視……”
華太后不解,卻只得笑著答應:“好,照你的意思辦。皇兒,安心養身子,你還是我最心疼的孩子。”
寧歌輕輕頷首,慢慢閤眼。
華太后起身,面容倏然凝重,朝外殿穩穩走去。
不知是藥效的作用,還是身子太過虛弱,躺下須臾,寧歌便沉入睡夢……
恍惚中,眼前似有一張俊美神秀的面容深情地凝視著自己,那雙漂亮的眼眸佈滿北疆的秋霜與風沙。他握住自己的手,掌心的溫暖讓人心安,“寧歌,我在北疆,每日每夜都在想你,你要好好的,在文淵殿的階前等我……要等我……”
二哥,你還好嗎?北疆的夜晚是否很冷?月亮是否特別大?風沙很大嗎?二哥,你答應過我的,要好好保重,不許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