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2/4 頁)
你師父說的呢?”陽狄不甘心,仍然追問道。
“我師傅說,不管他是不是,墨家已經在嘗試了,若是失敗的話,我們若是再失敗,只能繼續蟄伏下去,等待下一個明主。”
陽狄猶豫了片刻,終於下定決心道;“好,那我們索性全部壓上,來場痛快的!”
二百三十六章天下為棋(上)
秦王元年十二月,博士鄭經上秦王,以朝象為由,奏請改元稱制,以年號紀年,而非之前的以王在位之年監國華陽公主聞之欣然同意,召集三公九卿臨朝商議,決定改元“初平”,以年為初平二年,往來文以命為“制”,令為“詔”
同時犒賞河北戰事有功之臣,晉李左車為駟車庶長,領邯鄲郡守,督邯鄲、鉅鹿、衡山、代、廣陽、上谷六郡;蒙石為大上造,為前將軍;張耳為少上造,領遼東郡守,督右北平、遼東、遼西、漁陽四郡;辛劇為少上造,領河東郡守,督河東、上黨、太原三郡;同時重建北軍行轅,督北疆事務,但較之前的北軍所轄範圍縮小了許多,僅轄上郡、雲中、雁門、九原四郡之地,以老將王歧為北軍統帥,趙毅為副帥
但最大的功臣韓信卻沒有得到任何封賞,僅僅是他尚在襁褓的兒子韓徹承父蔭獲封右庶長,成為秦國立國以來最年輕的右庶長
韓信功高不賞,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提出異議,反而覺得理所當然如今秦國已經成了他韓氏一家之物,秦王的廢立皆決與他一人之口,較之前的數代秦王乃至始皇帝都是有過之而不及,誰曾見過秦王自己封賞自己的?
況且他是二十等軍功爵位中最高的徹侯,加封太傅銜賜予九錫,出入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等酒中器物皆同天子已經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了,若再往上一步,那只有那有名無實的秦王位子了
相比較河北大捷而言,秦軍在中原的小挫在咸陽就顯得不那麼引人注目了,甚至極少有人掃興的談到這,大多是對秦軍在河北的大勝津津樂道
王涇在數敗項羽之後,仍坐擁二十多萬大軍,主力未損收攏兵力後拒守滎陽—雒陽一線,而來自關中的物資補給正透過函谷關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原項羽嘗試著向函谷關起了一次突襲,想要切斷秦軍的補給線,卻告以失敗,不但寸功未建,反而損兵折將只得繼續圍攻滎陽和雒陽,抓緊攻城
真正能看出此處危機的也有韓信的寥寥數人,項羽的戰略意圖很簡單,那就是趁著韓信在河北無暇分身之時,抓緊時間在河北的秦軍南下前吃掉王涇的大軍要知道這支秦國大軍可是秦軍的主力所在,是秦國臥薪嚐膽經過二年多的積攢才湊起來爭霸天下的本錢
而相比較而言韓信雖然在河北已經徵募了二十多萬大軍,但絕大多數都是趙人和燕人,真正的秦人只有不到四萬若秦國保持強盛,那這些人相比不會有什麼問題,可一旦秦軍落敗,很難想象這些人會不會反正
當年陳勝起義後天下大亂,最初的起義軍還是以農民為主,到後期真正成為叛軍中堅力量的反而是秦國在關東各地的戍兵這些人經過秦軍正規的操練,由他們的加入起義軍才得以走入正軌,和秦軍有了一戰之力
王涇趙無忌雖是良將,張良是“運籌帷幄之中、決戰千里之外的”智囊,可惜他們仍然不是項羽的對手項羽的突然力讓秦軍措手不及,中原戰局的實力對比瞬間改變,楚軍已經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公權,兵力是遠勝秦軍反觀秦軍的形勢卻不容樂觀,雖然仍握有二十多萬大軍,卻被分散在函谷關—滎陽—雒陽一線大大小小十幾座城池中,這樣容易被楚軍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王涇正是看到此處的危機,便向韓信報信求援,希望河北大軍早日南下
但韓信卻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河北定,雖重恢復了十五郡治,但短時間內這些佔之地對秦國的依附感仍然十分脆弱趙地尚且還好,因為有李左車、張耳、辛劇、趙毅這些聲望極高的人物在,趙人倒也對秦國並沒有太多的牴觸至於燕地就顯得有些棘手了,遼東王韓廣逃到東境後,順手滅掉了當地由商朝王族箕子所建的箕氏侯國,佔據此處仍號燕國,一直派兵騷擾遼西邊境韓信只能派張耳為帥,經營遼東之地以滅燕國殘餘
大的心腹之患則在東南部,劉邦逃回齊國後立刻大肆招募兵,全軍又恢復到了戰敗前的數量,正在大河以南虎視眈眈的與秦軍隔河對峙韓信不得不把主要的兵力集中在黃河以北,防止漢軍突然殺入趙境
正是因為劉邦的存在,極大的掣肘了韓信的南下中原合會的戰略意圖,劉邦一日不除,秦軍在河北的統治就很難確保萬無一失可項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