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3/4 頁)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秦軍主力都在中原損失殆盡,那不倫在河北、在齊地如何的大捷、大勝,都無法改變國滅的事實。陳平自付當前這個局面,若他是韓信的話一定會傾力對付中原的項羽,對劉邦只是據河死守。
這也是他為劉邦定下的計謀,坐視秦楚大戰,按照他的分析,秦軍恐怕最終會佔據上風。然後在緊要關頭時劉邦突然出兵席捲河北,坐收漁翁之利。
這才是事情應該發展的方向。可韓信卻偏偏不按常理出牌,竟然棄中原於不顧,只是一味攻打劉邦。陳平也忍不住想學著劉邦問道;他想幹嗎,究竟想做什麼?
可惜沒人能回答他,在空蕩的殿中迴盪的只有劉邦喋喋不休的怒罵。
陳平忍不住苦笑,這就是她選擇的君主,一個有著雄才偉略同時又有著市井無賴氣質的矛盾體。
直到劉邦罵的口乾舌燥,這才停了下來,伸手接過了一碗熱茶一飲而盡。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蕭何站了出來,躬身說道;“漢王,這種時候不是我們抱怨的時候了,我們必須拿出實力和決心堅決的反擊秦軍,儘量將戰火控制在河南一部,而不是蔓延到齊國腹地,唯有這樣才能保住齊地元氣。”
蕭何是漢國的相國,又是劉邦最為倚重的親信和老兄弟,所以蕭何的意見舉足輕重。
“不用你說,我知道。”劉邦點了點頭,。
“老蕭,我還需要軍隊,更多更多的軍隊,你得給我想辦法去弄。”
蕭何面上表情一滯,無奈的說道;“漢王,如今我齊國已經有了三十萬大軍了,還要徵召的話恐怕會因小失大。要知道齊國七郡不過四百多萬人口,這三年的戰亂連連,青壯大量死傷,我們和楚國交戰以及出兵河北已經損失了三十多萬青壯,如今還要徵召的話,恐怕真的會激起民變的。”
劉邦鼻中重重哼了聲,“這些齊人們,平時想必是待他們太好了,竟然如此不知好歹。我出征趙地時竟然謀反,幸好我娘子她足智多謀,這才險險的平定了齊地。”
蕭何心中苦笑,心想呂雉做的確實夠絕,一鍋端將齊國田氏連根拔起。短期的效果確實明顯,讓齊國貴族們徹底斷了擁立齊王的念頭,也隨之帶來的問題同樣顯而易見,那就是齊人大多心生悲慼,對田氏遭遇多有憐憫之心。連帶當初田橫之死也被重新提起,民間紛紛相傳是死在劉邦之手。
劉邦豎起了二根手指,說道;“我需要再徵二十萬大軍,所有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青壯皆要登籍在案。”
蕭何嚇了一大跳,待確定劉邦所說的話後便連連搖頭,“漢王,這……這怎麼可能,如今三十萬大軍已經是我們的極限了,若是再徵二十萬,老臣敢想你擔保,齊人一定會徹底背棄您的。”
“呸。”劉邦朝地上重重的吐了口唾沫。“背棄就背棄,總比現在就死的好。你怎麼還沒弄明白呀老蕭,我們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打敗秦軍,這也是唯一的事情。只要能打敗秦軍,我們以後就有的是民心,如果敗了的話,我除了死路一條還有別的選擇嗎?”
“你說民心對嗎?那我告訴你什麼是民心。百姓是天底下最卑賤的生命,他們有時候需要的僅僅是一口飯吃,誰給了他們這口飯吃誰就是民心所向。成王敗寇,歷史從來都是成功者書寫的,都是為成功者歌功頌德的,如果我劉邦能成為這亂世的勝利者,那我就是民心所向,天意所歸,反之我若失敗的話,那就是萬不復,千夫所指!”
無論劉邦如何相勸,甚至氣急敗壞的放出狠話,蕭何就是堅持不肯答應。作為這個國家的相國,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個國家的情況了。他被劉邦纏的沒有辦法,只好答應再擴軍十萬,以此為最後的底線,再多一兵一卒他都死活不肯答應。
劉邦拿他沒辦法,最後只好勉強同意。既然定下了擴軍的方案,那接下來自然是談糧餉之事,這回蕭何直接把手一攤,說道國庫如今已經空空如許,連一枚閒錢一顆餘糧都沒了。能發的早已放下各軍軍中了。
自從劉邦入主齊地後,蕭何一直將齊地打理的井井有條,錢糧供給從未缺少過。久而久之劉邦到形成了一種依賴性,總覺得蕭何那裡是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如今伸手要錢時卻空空如許,他如何能不焦急萬分。
劉邦眼巴巴的看著蕭何,蕭何卻無奈的搖了搖頭,解釋道:“原本府庫中的錢糧在出徵河北時就已經耗費一空,後來又囤積了一些,前幾日的擴軍將這些錢糧悉數拖走了,如今已再無一糧一錢了。”
沒有糧食,那徵兵又有何用,再多的大軍也會一鬨而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