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第3/4 頁)
嚼馬咽提供了保障,卻也弄得楚國上下怨聲載道
二百六十七章見龍卸甲(二)
項羽並沒有猜錯,韓信並不打算出奇兵攻取彭城一方面是因為連月大戰,秦國國內糧草和戰略物資消耗極其嚴重,已經瀕臨告竭的地步;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韓信不想再兵行險招,而是改用為穩妥的策略
兵行險招,大多是處於劣勢兵力時所用當自己勢力不如對方,那就只有依靠將領的謀略來縮小彼此之間的差距,增加己方的勝算但凡計謀,皆是以機率為賭注,賭的是對方統帥猜測不到你的心思,從最不可能出現的地方出現,從最不可能起攻擊的對方起攻擊,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所用成就一個名將的輝煌戰績一般取決於兩個要素,要麼是自己太過高明,要麼是對手太過愚蠢,仰或許兩者兼顧真正的名將對決,反而會慎之又慎,步步小心,封死任何給對方鑽空缺的機會,奇謀計略倒是少之又少像秦趙長平之戰,就曠日持久的持續了半年之久,廉頗和白起互有攻防,都未曾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及至範睢用反間計誘使趙孝成王用趙括替換了廉頗,白起才傾力一戰,出奇兵將趙軍攔腰截斷,一舉殲之
若論如今這天下最耀眼的兩個名將,那無疑是韓信和項羽兩人,其他人比起他們都差上許多二人都善用奇兵,易掌軍心區別在於項羽多是靠攻勢猛烈而成名,在對手猝然不妨下突然起決死攻勢鉅鹿之戰的章邯,以及彭城之戰的劉邦,都是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被項羽一舉大破韓信則多的依賴的是奇謀,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讓對手判斷錯他的意圖時才真正的起攻擊
兩人風格各異,卻同為名將如今韓信已經席捲河北和齊地,天下七分已得其五,盡佔秦、趙、齊、燕和韓魏地,在大勢上已經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反觀項羽,中原戰事雖佔了上風,卻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如今腹背受敵,其勢已大不如前
越是佔據優勢,韓信也變得愈謹慎起來和他一樣,項羽同樣也是個善於創造奇蹟的人,稍有不慎就會被他把握住戰機,所有輕視他的人都已經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如今秦國既然已經處於優勢,也不急於一蹴而就,穩妥些以勢壓人倒是上上之策
正是基於韓信如此心思,項羽的主力大軍得以從容從中原抽身,二十六萬精銳楚軍逐次退至潁水以東,放棄了已經陷入兩面夾擊的河內郡和穎川郡,主力退入南陽、陳郡、碭郡,背靠彭城以自保王涇則率軍出城緊隨其後,逐步接掌二郡
捷報接連傳來,咸陽這數月已經被秦人的歡呼聲所充斥,每日東城門外都會有無數秦人翹以待,等待著快馬前來報捷的傳令兵
每當大捷傳來,贏可便會下令取消宵禁,城門不閉,讓秦人盡情狂歡在收取河北中原的二十二郡後,秦國重統一天下的趨勢也愈明顯為了表彰韓信的功勳,秦王贏義特意下詔,重複周制,加封韓信為國公,以三川郡一郡為其封地,出入儀仗皆同天子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後代相沿,多以“公”作為“王”以下的最高爵號公之爵位在侯之上,已和諸侯並無區別,要知道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如齊桓公、晉文公也不過是國公的爵位,戰國最早期的韓魏趙三國君主只是侯爵之位秦國為了犒賞韓信,不惜打破商鞅一手創立沿用了一百六多年的二十四等軍功爵位制度,仿效古制加封他為國公
此時天下明眼人都已經看出,這不過是為了韓信登基前造勢而已
果不出其然初平二年三年,彗星三見,咸陽西北起蒼白氣三道,長二十丈,趨東散第二日早朝,有博士鄭綸上表曰天生異象,乃是除舊換之兆,嬴氏立國七百餘年,至胡亥屠戮宗室,手足相殘,如今氣數已盡,所立之君不過是旁支血脈不如仿效堯舜,上應天命,禪位於上將軍韓信,以安天下
此語一出,朝堂頓時譁然,眾臣紛紛揣測這是不是韓信授意所為只有贏可心知肚明,這老頭是擅自藉機揮用以邀功,便退回了他的奏表,並且令坐下羽林將他捉拿下獄
但贏可的此番作為卻被群臣誤讀成了她是在韓信故意做退讓的態度於是第二日二百餘名五百石以上官員齊名上,請天子仿效堯舜,禪讓王位與韓信
參與上的官員雖然不到一半,卻是佔據了秦國各處核心要害部門的主事之職,以丞相公孫弘、御史大夫白龐為的孟西白等老世族卻保持了沉默,既不支援也不反對,等同於默許了韓信對君權的僭越
何況秦國以軍立國,如果幾乎所有的主力大軍,八成以上的將軍都在邊地,僅聽從韓信一人號令,咸陽的朝廷若想調動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