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個外行;而她竟然被一個外行詐了;這要傳出去;丟人啊。
“我只知道這是北宋年間的黑釉瓷。”秦學兵道。
“應該是金朝的;磁州窯黑釉瓷鐵鏽紋梅瓶。”錢貝貝鬱悶地給秦學兵講解;因為金朝屬於少數民族;所以出產的梅瓶與中原風格不同;更趨近於圓形;像個黑軲轆;所以也叫軲轆瓶;又叫吐露瓶。
至於那朵像鐵生鏽一樣的蓮花又叫鐵鏽斑紋;所以這件瓷器的全稱就叫金磁州窯黑釉鐵鏽斑紋梅瓶。
完;錢貝貝拿出一份格式化合同;填上幾個數字;遞給秦學兵:“把合同簽了;我把錢轉到你賬上。”
錢貨兩清;秦學兵長鬆了口氣;有了這十二萬就能租一套大點的房子;讓老爺子有個好點的居住環境;也不用再為接下來兩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擔心了。
正想著;體內元氣又一次產生感應;秦學兵回頭一看;是一位老太太抱著一個紙箱子走了進來;問道:“你們這裡收古董嗎?”。
錢貝貝連忙迎出去;扶著老太太:“奶奶;您貴姓?”
“姓劉;你們收古董嗎?”。老太太又重複問了一句。
“收;劉奶奶;您先把東西拿出來;我看看。”
“好;我這就拿出來。”
劉奶奶放好紙箱;拿出一個白色泛青的梅瓶;應該是用青白釉製作成的;瓶身採用暗雕的方式凸顯出紋理;十分精美;瓶肩上用進口青花料蘇麻離青寫著兩個楷書大字:內府。
“明永樂內府梅瓶。”秦學兵被震撼得無以倫比;像金磁州窯黑釉鐵鏽斑紋梅瓶他聽都沒聽過;但對於這款梅瓶他卻不陌生;甚至稍微瞭解過瓷器史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
內府一詞在明代專指宮廷;且只有明永樂時期的梅瓶才會是這種款式;不過這種梅瓶存世量非常稀少;迄今為止只發現五件;其中兩件在日本立東洋陶瓷美術美術館、一件在臺北故宮、一件在北京文物研究所;唯有一件流落民間;且瓶口還是殘缺的。
可是讓秦學兵萬萬沒想到的是;竟然又發現了一件;而且還是完整的。
秦學兵心裡羨慕嫉妒恨啊;老人家是要賣給四方閣;不是要賣給他的;按照古玩界的規矩是不能搶的;否則以後別想在圈子裡混。
不過話回來;就算老人家賣給他;他也買不起;像這樣的傳世重器;價格絕對過千萬。
錢貝貝的想法截然相反;明永樂內府梅瓶存世量只有五件;突然又冒出一件來;這其中要是沒古怪;那隻能明四方閣撞大運了。若非老太太面善;她都的懷疑是不是碰上騙子了。
錢貝貝仔細看了一會;越看越吃驚;梅瓶造型古樸;胎體也是較為常見的永樂器;且瓶肩的“內府”二字字型包滿;青花髮色純正;色料深入胎骨;應該有一定年份了。
且全器滿施泛青白釉;釉質肥厚;瑩潤如玉。足際胎釉交界處火石紅明顯;圈足矮淺;砂底細密;區域性有極淺淡的火石紅色;與明永樂內府梅瓶的描述完全一致;幾乎可以斷定這是一件真品。
“難道真的撞大運了?”錢貝貝不可置信地又看了幾遍;反覆觀察後;終於看到一絲古怪;就是梅瓶的瓶口;那種材質讓她感覺非常熟悉;與店裡的民國仿製品非常相似。
不過錢貝貝並不敢下定論;她清楚自己的眼力有限;要是判斷錯誤;可就要錯過一件傳世重器;於是站了起來:“劉奶奶;我有些看不準;您等一下;我讓我爺爺;也就是這裡的老闆下來看看。”然後咯噔地跑上樓了。
“看不準;就是不看好;她不會認為這是仿品吧?”秦學兵心裡暗暗激動;如果四方閣錯過這件內府梅瓶;那自己是不是有機會低價買進呢?
想了下;秦學兵開口問道:“劉奶奶;這件梅瓶很精美;是祖傳的嗎?”。
“是我公公留下的;要不是……”劉奶奶彷彿找到傾訴物件一樣;倒起苦水。
劉奶奶老倆口年輕時響應人多力量大的基本國策;一口氣生了三兒一女。
可沒曾想兒女多了;養老反而成問題了;除了小女兒每個月會來看老兩口;三個兒子連贍養費都不願意出;如今老兩口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這才想起公公留下一個據是古董的梅瓶;準備拿出來賣掉換點錢。
這種辭在潘家園每天最少能聽到一百遍;不過秦學兵卻能看得出劉奶奶的是實話;因為就算不動用玉筆;他也能從劉奶奶的面相上看出老人家多兒多女;晚年悽苦。
“劉奶奶;這件梅瓶很漂亮;應該值不少錢;你有沒有找人看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