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2/4 頁)
顧徵成為大魏朝歷史上最年輕的吏部尚書。吏部掌百官事,除了過人的手腕,還要有識人的本領和長遠的謀略,而顧徵能與簡颯交好,從某一方面就已經說明了,他與錢若水有相同的眼光。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說,你對他的才能也是信服的。”杜恪辰大膽地假設。
錢若水不置可否,“顧家與我錢家都是大世族,但顧家的大在於他的子孫眾多,牽一髮而動全身,顧徵在平安身邊,不會有你所謂的那些異心。因為族人多,就會有牽扯,這也是顧徵的弱點。”
“還有”
錢若水打斷他,“你是不是想說樓解言”
杜恪辰哈哈大笑,“知我者,佛兒也。”
“既然你這個不放心,那個不放心的,又何苦把平安推到檯面上。主少國疑,還需要你親自出面才能震得住朝堂上下。”
“你忘了,我是上皇,下過罪己詔,退位讓賢,自古君無戲言,我又豈能朝令夕改。該看著的地方,我不會大意,但平安早晚是要掌權,不如早點放手,他也會明白自己的責任。而我的責任,就是陪著你看盡花開花謝,雲捲雲舒。”杜恪辰去握她的手,起身將她帶著殿門前,階前積了一層薄薄的雪,他並沒有跨出去,披著大氅裹住她,“珍惜當下每一刻才是我該做的。”
錢若水微惱,嗔他,“天天看也是會膩的。”
“不,能看著你,一輩子我也不膩。”杜恪辰的目光專注,“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我想好好地彌補,而朝堂自然要讓這個霸佔你多年的兒子接手,這樣我也就心理平衡了。”
輕摟著她的腰,視線落在遠方,透著一股深切的無奈,但很快一閃而過,再也找不到蹤跡。
“明日我陪你出宮去走走”杜恪辰柔聲詢問,“去歲你回京時,只陪你回過一趟錢家,沒有機會四處走走。如今有平安坐陣宮中,我這個太上皇想去哪都可以。”
錢若水沒再問他太皇太后的事情,她相信他有自己的主張,或者他想用這件事來考驗朝臣和平安,也就按下不表,由著他去。
聽到杜恪辰要和錢若水微服出宮的訊息,平安去了一趟含元殿,恭敬地行禮,與往常一樣,並不多言,也不拿朝中大事與杜恪辰商議,就像是一個安靜的孩子,只是來陪父母共進晚膳。
平安的相貌與杜恪辰極是相似,連走路的姿勢都如出一輒,兩個人各執案几的一側,錢若水如同看到對方的影子,只是一個身量高些,一個尚未成年。
“老子征戰多年,才浸潤了這樣的風骨,他這般年紀卻有這樣的氣度,老子是該高興還是悲傷啊”杜恪辰偏了坐姿,託著腮看他的小影子,眸中是濃濃的溫柔。
錢若水淡定地給平安佈菜,“你有什麼可悲傷,兒子是本宮教出來的,反倒與你相似,我都沒有說悲傷,你隨便就感慨,問過我這個娘沒有”
杜恪辰被噎了一下,放聲大笑,“如意應是隨你。”
剛說到如意,如意就在隔間放聲大哭,杜恪辰扔了筷子,急忙奔了過去,“平安先陪你母后,父皇去看看如意。”
錢若水已經是見慣不怪了,安慰平安道:“你父皇缺席你的成長,如今是把這些遺憾在如意身上彌補回來。”
平安不動聲色,“那母后莫不是還想著延續對平安的調教平安是男兒,敲打錘鍊倒也罷了,如意是女孩,應當嬌生慣養。”
錢若水搖頭,“隨你父皇去吧,我本就沒有什麼帶孩子的天賦。況且你也沒有長歪,這就足以說明我對你的調教是正確的。”
平安點頭,“兒臣倒是應該感謝母后,沒有母后就沒有兒臣今日。”
錢若水側目,“你這是在控訴母后的所作所為”
“兒臣不敢,兒臣只是朝事繁忙,不能在母后跟前盡孝。”
對這個兒子,錢若水是愈發地看不透了,她不再說什麼,起身道:“我去看看如意。”
錢若水走後,杜恪辰回來了,平安還坐在案几前,一板一眼地用膳,絲毫沒有因為他們的離開而結束進食。
“說吧,故意把你母后氣走,有什麼事想對你父皇說的”。
。。。
☆、第339章:牽掛
平安放下筷子,接過宮人遞來的巾櫛擦了擦嘴,雙手置於身前,坐姿挺拔,“父皇這幾日不問朝政,是想錘打兒子的意思,兒子明白。只是兒子還小,並不急於一時,父皇可以慢慢教,兒子也可以慢慢學。只不過,父皇做得太刻意了,您不教導兒子也就算了,還讓母后也參與其中。這是怕一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