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1/4 頁)
為了把她拉下後座,柳家賠上一個如花的少年朗,這個代價也太大了。
可還沒等錢若水弄清這當中的陰謀,柳太后已經找上門。
自錢若水回宮後,還沒有與柳太后正面交過鋒,唯一的一次探病都被她拒之門外,在冰天雪地中站了數個時辰。大抵她與柳太后的矛盾都是以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處理,她是受罰的一方,而柳太后永遠高高在上,不屑於屈尊遷就。
而這一次,柳太后竟主動上門,到了她的含元殿來,而且是在封后大典的前一日,她正處於異常忙碌的時期。
皇后的翟衣已經做好。這一次,柳解言沒有託三阻四,而是在管易的監督之下三日之內便趕製了新的翟衣,依錢若水的意思,不必繁複,只需要合乎規制便好。可還是被人詬病了一番,依舊覺得錢若水奢靡鋪張,不堪為命婦表率,以風不可助長,即便是聽說立後大典的一應花銷全由皇后一人承擔,也是對她頗有微辭,認為皇后也有私產是一件極不規矩的事情。橫豎不管錢若水怎麼做,都會被諸多指責。錢若水索性也不理會,只等著立後大典一過再發作。
她正試裝的當會,柳太后進來了,身後浩浩蕩蕩著跟著她素馨宮的宮人,氣勢洶洶。
錢若水看著像是要打群架的架式,當即噗嗤一笑。
落在柳太后的眼中,卻有輕蔑之意,當即大喝一聲,“見了哀家,你緣何不跪”
錢若水原以為這些年,柳太后會有長進,可除了罰站就是罰跪,多少年也是這般。真不知她當年是如何在宮鬥中倖存下來的,先帝把人寵得無法無天,卻沒有人對她下手。不過一想到沈太后的手段,她也是深深地嘆息。
“太后恕罪,妾身正在試裝,不能行大禮。”從進厲王府開始,錢若水一直稱呼她為“太妃”,而今卻還是“太后”,不曾隨杜恪辰喊過她一聲“母妃”或是“母后”,可見其疏離與敵視。
柳太后大怒,“你這是不把哀家放在眼裡,來人,給哀家掌嘴。”
錢若水不為所動地望著她身後的宮人,“太后此番前來,是來生事的既然太后沒有把妾身當成皇后看待,那麼本宮也沒有必要守著長幼之分。想掌本宮的嘴,也得看看你們還有沒有命在”
“錢氏,你放肆。”柳太后就是來尋她的晦氣,自家侄孫被她毀了容貌,差點就死在秦淮河中,這口氣她焉能嚥下。
錢若水不得不提醒她,“這裡是含元殿。”
她的意思很明白,這是她的地方,柳太后想在她的地方挑事,明擺的就是不想要這份婆媳和諧。雖然這份和諧早就不存在。
“哀家就是不能讓你活著走出含元殿,什麼封后大典,一個沒能出現的皇后,這大典就只能作罷。”柳太后話音剛落,含元殿的殿門被重重的關上,連錢若水身側之人也紛紛退後,一副聽候差遣的忠心耿耿。“這後宮是哀家說了算。”
錢若水還是低估了柳太后,她在宮裡沒有根基,這些宮人都是先前留下的,還有幾名是由勤政殿那邊調撥過來,原是杜恪辰用得襯手之人,她也就沒有再多細查底細。可柳太后經營了三年,明面上看著並不管事,可人是蕭雲卿調教出來的,自然也能為柳太后所有。
“皇上若是來了,便說錢氏為了明日的大典早早地歇下,不見任何人。”柳太后讓柳嬤嬤吩咐下去,“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皇上進含元殿,只要守到明日吉時過去,她就再也成為了皇后。”
錢若水一旦缺席封后大典,自有三千太學生和滿朝文武群起而攻之。。
。。。
☆、第305章:錢若水想不通
柳太后的闔宮禁錮,並沒有嚇退錢若水。都說後宮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她如今也算是有深切的體會。為了阻止她封后,柳太后也算是用盡她全部的力量,定然要與她拼個漁死網破。
錢若水受制於人,身邊只有一個秋蟬,其他的宮人已自動劃入柳太后的陣營。她孤身奮戰,就算是有取人性命的本事,她也要掂量一二,值不值得在大典之前,弄出人命。
她身著大典的翟衣,不動聲色地坐了下來,端起手邊涼掉的茶,“既然要共渡漫漫長夜,太后不妨也坐下來,讓宮人們做些吃食上來,再沏一壺新上貢的雨前。”
柳太后不屑與她為伍,轉身要走,“哀家不想看到你這張臉。”
“你想走”錢若水低垂的眸子陡然生寒,“你覺得單憑這些宮人,就能困得住我”
柳太后不曾見過她在勤政殿前取廢帝性命的狠絕,只當她不過是世家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