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蔣茹茵這失落感,越想越濃烈,養大的孩子,現在都這樣了,以後果然是留不住。
夜裡蔣茹茵在後廂房裡陪著他們一起睡的,平寧非要和容哥睡一張床,怕他們翻被子著涼,兩個人的被子是分開蓋的,平寧還從被子底下伸出小手要到隔壁拉弟弟的手,可把姐姐風範彰顯的,一面還安慰蔣茹茵,“娘,我們睡了,您走吧。”
蔣茹茵哭笑不得,關鍵時刻這麼成熟,她怎麼看都覺得像在做夢,摸了摸他們的頭,“睡吧,娘很快就回來了。”…
第二天出發的很早,蔣茹茵還去廂房裡看過他們,還在睡。
出來和孫嬤嬤囑咐了一番,蔣茹茵帶著青冬和紫夏兩個人上了馬車,車伕帶著她們到了城門口和太子的馬車集合,青冬她們留在了後面的車內,蔣茹茵則跟著上了太子那輛馬車。
蔣茹茵發現這出巡的人很少,除了她們之外,太子就帶了幾個侍衛,前後加起來不過*個人。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疑惑,蘇謙陽掀開了簾子解釋道,“臨近秋收,先看一下各地情況,往年有地方官員虛報糧收來彰顯自己功績。”
“虛報糧收,那不是得他們自己掏腰包了。”蔣茹茵看了窗外一眼,馬車已經出了城門不少路了。
“和功績相比,這點銀子也算不得什麼,上報朝廷的個人功績好看了,他們自有機會加官進爵。”蘇謙陽指了指窗外遠處那透著金黃的田野,“糧收好的也就算了,若是糧收不好,地方官員不如實相報,朝廷不能及時知道這些,苦的還是百姓。”蘇謙陽的臉上多了一抹無奈,大今朝這麼多地方,做這些巡查事的官員很多,但其中又有很多和地方官員有牽連的,所以每年因為這個,朝廷不知情,沒能撥款下去,到了冬天就會有難民。
這一點過去蔣老爺子也和蔣茹茵說起過,不論多有效的手段,從朝廷頒佈指令下去,最終落到實處的肯定有差,這些是無法避免的。
蔣茹茵順著他所指的看出去,隨著馬車越走越遠,那遠處的田野就越來越近,金黃的一片看上去十分喜人,心中一動,開口道,“朝廷若因此不能及時知道這些,殿下何不在各地設立一個點,由朝廷直派人下去管理,遇到收成不好,這裡也能比朝廷快一步給百姓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
蘇謙陽回頭看她,目光裡多了一些興趣,“倘若那些人和地方官員勾結了呢。”
蔣茹茵有些糾結,開了口又不說似乎也不對,見他這麼看著自己,乾脆一股腦把她的想法都說了,“官員出任一般是三年一換,但地方官員任期大都是三年以上,殿下是否還記得寒症的時候那些前來報名的義士,這些人都是站在百姓這邊,見不得百姓疾苦的,其中世家弟子前去的也不少,每年翰林院進去這麼多人,其實就可以讓這些人前去各地任職,一年或者兩年一換。”
年輕的官員都會有一股子的熱血勁在,說白了就是還沒有經歷過官場中複雜黑暗的洗禮,出發點上還是以百姓為首要,一年乃至兩年一任,可以避免坐大,也能有效遏制地方官員賄賂,世家出來的,一點小恩小惠必然看不上眼,每年換了人就要賄賂,地方官員也給不起這價。
蘇謙陽眼底閃過一抹驚訝,她說的這辦法,和他心裡當初想的不謀而合,他確實和皇上提起過設立這種救濟點,但這方法帶來的問題也很多,首先就是官員安排問題,其次是銀子的投入,其實後者才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蘇謙陽饒有興致的看著她,蔣茹茵說完之後就有些後悔了,以前和祖父一說起這麼就會聊的多,如今當著太子的面,好像說的太多了。
於是蔣茹茵撇過臉去,轉移視線看窗外,馬車已經到了小徑上,田野距離視線又近了一些。
半響,耳邊傳來了他的聲音,“怎麼不說了?”
蔣茹茵輕咳了一聲,轉過頭看他,一臉誠懇,“殿下,妾身說完了。”
“你說的辦法不錯,不過這麼多的地方要設立這樣的救濟點,這大筆的銀子從哪裡來。”蘇謙陽是詢問她的口氣說的,蔣茹茵躲不過他的視線,“這個妾身就不知道了。”
蘇謙陽坐到了她的後側方,往她腰上一摟,蔣茹茵就向後靠在他懷裡了,頭頂傳來他的說話聲,“孤有個辦法,前些年父皇提起過,這世家富庶,所過的生活堪比皇家,如今國有難,應當齊助之。”
這就是赤/luo/luo的威脅,蔣茹茵神情一頓,有了想伸手掐人的衝動,意見是她提的,這麼說來,要是太子真和皇上這麼一說,皇上答應了,蔣家還得表這個率捐獻點銀子出來了,蔣家為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