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一條,C國政府對於任何一個敢於對抗自己,或是曾經試圖對抗自己,甚至是有可能對抗自己的人或是團體都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這一點從當年解F戰爭,朝X戰爭中那些曾經被敵方俘虜,後來拼著性命逃回來的老兵身上就可以知道。
更不要說在十年□中死去的那些所謂的“走資派”。
那些人不過是曾經被俘,或是從敵方陣營投降過來的,有些甚至只不過是在所謂的敵對國家呆過而已,他們尚且要遭受殘酷的審查與不公平的對待,更何況丁海峰這幫人。
他們可是十分高調強勢的,公然宣佈自行脫離政府管理的。
這,註定是一條不可能回頭的路。
丁海峰原本的計劃是往西南邊境地區流亡,那些地方政府力量相對比較薄弱,但同時做了最壞的打算,也就是全軍覆沒。
原有的計劃在他們進入G市後完全改變,到現在丁海峰都覺得,他們進入G市的境遇,完全是一幕現實版的“峰迴路轉”和“天無絕人之路”。
在G市遇到霍衛,大家一起在G市安頓下來,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是一個天大的意外之喜。
安定總好過逃亡,沒有什麼人是天生喜歡過著逃亡的日子的。
而且相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這些幾年,十幾年都一直在特殊部隊服務的人更加希望擁有一個安定溫暖的家。
所以對於G市的重建規劃,他們雖然不是什麼專家,也沒有什麼經驗,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全情投入。
因為他們明白,這裡,大概是唯一一個能夠讓他們寧靜生活的地方了。
宋喜樂既然已經毫不客氣的,沒跟任何人打招呼就把G市劃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那也就絕不可能像原來一樣放任其自由發展了。
但G市的恢復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事兒。
年初那場突如其來的寒冬過去後,如今的G市可以說是:人煙稀少,遍地長草,實在跟原來那個C國排名前五的現代化城市相差不止十萬八千里。
說到在這個現代化都市的水泥叢林中蔓延開來的雜草荊枝,也是這次災難帶來的一個後遺症,那就是植物生長的特別的迅速,長勢極為喜人。
這個後遺症可以說是柄雙刃劍。
這段時間以來,人們既透過生長期大大縮短的青菜瓜豆等補充了供給,也要花大力氣很頻繁的清理那些長勢兇猛的雜草荊枝。
不然的話雖然不至於成災,但確實會對一些日常生活有所影響,最直接的就是街道兩旁或是中間的綠化帶,清理的慢一點兒,就有可能長到路上,影響出行。
不過總的來說,這個變化對宋喜樂和蘇平安是好的。
自然是靈力的源泉。
一個擁有更多植被的城市當然比全部是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更加讓人覺得舒服,更何況他們兩個都可以吸取靈力來強化自己的能力。
但他們還不至於為了這個目的,任由綠色植物蔓延甚至覆蓋整個G市。
你說綠化多了也沒什麼不好?
宋喜樂一扭頭白眼兒一翻:“我不習慣原始社會的生活……”
但這個問題對G市的整體規劃來說還只是小事兒。
G市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無論如何畢竟是一個曾經能夠容納一千多萬常駐人口的城市。
但現如今,G 市倖存下來的人卻是十分有限,宋喜樂做了一個粗略的統計,目前G市市內的倖存者,估計只有一萬出頭,這對G市的恢復重建計劃既是優勢同時也是劣勢。
G市原本就是出了名的資源豐富,生活方便,市內有諸多的批發市場,零售賣場。
這次的災難爆發的如此迅猛突然,很多商場倉庫裡的物資都已經是無主之物,雖然說不問而取即為盜,但現代人中已經少有這樣迂腐古板的人,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一面是充沛的物資,一面卻凍死、餓死。
所以在這樣的情景下,依靠自己的能力收集那些無主的東西為己所用,是沒人說什麼的。
G市現存的資源,包括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對於現在市內這僅存的萬把人來說是非常充裕的,至少短期內不用擔心給養的問題。
而同時,一個原來一千多萬人口的城市,想要憑現在這點兒人,就讓它整體上完全恢復原來的正常運作也實在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一點兒宋喜樂是非常清楚地,不過她也想得開,什麼事兒都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必須一步一步慢慢來,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