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3/4 頁)
飛行學員和2500人的地勤部隊,王庚的參戰軍兵力依然膨脹到了驚人的近十五萬人!
三個師轄九個混成旅,加上現在手頭的五個補充旅新兵,加上參戰軍司令部直屬教導團、憲兵旅、重炮旅、裝甲旅、航空隊。
參戰模範軍第四師於1917年8月1日在南苑正式成軍,師長的人選依然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親臨南苑點閱的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以陸軍部的名義,委任參戰軍模範教導團團長郭松齡為參戰軍第四師的師長,授陸軍中將銜。
這次任命當然出於王庚的保薦,蔣百里這個參謀長他用的得心應手一時放不開,教導團長郭松齡便被他放到了第四師師長這個至關重要的位置上,這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最吃驚的是南方黨人,其次是馮國璋!
難道國務總理真的那麼一心為國一心為公沒有門戶之見?先是直系的吳佩孚當了參戰軍第三師的師長,而且主政綏遠一方,接著同盟會員出身的郭松齡一躍而成第四師的師長!這參戰模範軍難道真是國家的新式軍隊而不是他段祺瑞豢養的皖系嫡系?
這參戰督辦王庚真是大公無私一心為國的民族英雄?徐樹錚也果然不是嫉賢妒能心胸狹隘之徒?一時間坊間議論紛紛,國務總理和參戰督辦大公無私的形象在媒體的渲染下進一步高大起來!
到了1917年8月初,參戰模範軍的編制如下:第一師師長王庚兼,第一旅旅長石敬亭,第二旅旅長李鳴鐘、第三旅旅長張樹聲,第一師駐守南苑大本營第二師師長蔣鴻遇,第四旅旅長邱斌、第五旅旅長劉鬱芬、第六旅旅長張之江,第二師師部和第四第五旅駐廊坊,第六旅駐馬廠第三師師長吳佩孚,第七旅旅長孫良誠、第八旅旅長張維璽、第九旅旅長韓復渠。師部和第六、第七旅駐歸綏,第八旅駐包頭第四師師長郭松齡,第十旅旅長鹿鍾麟、第十一旅旅長宋哲元、第十二旅旅長白崇禧。
補充1旅旅長孫福田、補充2旅旅長劉汝明教導團團長李濟深
憲兵旅旅長薛篤弼
重炮團團長孫連仲
裝甲團團長馮治安
參戰軍航空隊司令王庚自己兼
從廣西來北京加入參戰軍不過一個月的白崇禧,直接從教導團營長躍升到第十二旅旅長的位置。和他的團長郭松齡一樣創造了參戰軍的一項升遷紀錄!而苦熬了許久的宋哲元這頭猛虎,終於被王庚放出了籠子當上了旅長,三大紀律九項注意中不虐待俘虜一條成為他一生都不敢稍忘的緊箍咒!
新任的教導團團長李濟深,這廝卻是徐樹錚從陸軍部推薦而來的人選,1909年陸軍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之後被徐樹錚請進了陸軍部當了軍學司司長,算是徐樹錚看好的人才,王庚前世當然知道這傢伙軍政雙優智勇雙全,本以為這廝在南方廝混,沒想到李濟深已經在北京和陸軍部熬了那麼多年。
參戰軍的裝甲團並沒有裝備坦克,倒是用福特tt型車改裝了輪式裝甲汽車。
參戰軍模範軍在四個月的時間內,從1萬人的混成旅班底起家,編練擴充套件武裝成了近十五萬人的新式軍隊,成為一支國內任何勢力都不能小覷的中央嫡系武裝。
參戰軍第四師的駐地放在哪裡,對王庚來說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與此同時,隨著中華航空的成立,北京、上海、武漢、瀋陽、廣州、長沙等省會城市掀起了一股建設機場的**!在人煙相對稀少,城市規模較小的1917年,修建機場遠比後世要容易的多,一戰的螺旋槳軍用飛機起降過程中對跑道和場地的要求相當簡單。
第一百六十五章 霸州秋操
1917年8月份對國內的各派政治勢力而言,中國參戰模範軍的編練速度和規模都是一個讓人驚歎的奇蹟,國務總理和皖系看上去比任何時候都團結也更強大,如果馮國璋能接受眼前的事實的話,那麼直皖精誠團結下的北洋將前所未有的強大!
在皖系內部,顯然已經達成了這樣的共識,王庚和他的參戰軍對爭權奪利和政治沒有那麼多想法,參戰督辦注目的焦點在於軍事,以及和軍事相關的經濟領域,比如中美石油公司的成立,是他的參戰軍航空隊、機械化後勤保障以及中華航空民用航線開拓運營的基本保障。
比如京綏鐵路公司在北京周邊和張家口到歸綏包頭一線的鐵路工程和公路工程,既是他所謂參戰軍打通陸路援助歐洲的通道,又是他身為綏遠都統建設地方的本份。
更不要說這廝一手建立起來的中華慈善基金會在前國務總理的打理下在國內醫療民生和慈善事業的發展上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