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2/4 頁)
一個官兵腦海裡的紀律,以及高強度的訓練和裝備,使得這支軍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如既往的堅強。
王庚覺得民國第一支有點模樣的政府軍和中央軍漸漸成行了!
事實上隨著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發行的中元紙幣取代銀元和銀兩成為這個時代信用最高的流通貨幣,中央財政在得到了日本借款以及發行了3。8億債券之後,整個中國大地的經濟和金融空前的繁榮起來。
隨著一戰的進行,以及王庚參戰軍在京綏鐵路和公路上的大量投資和建設,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體漢冶萍公司的產能和不同鋼材的質量也在日益提高,訂單和生意每天都目不暇接。
至於江浙一帶的民營輕工業,隨著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擺脫政府墊款和京鈔的歷史包袱,轉而像具備中央銀行功能的商業銀行的轉型,整個民間金融體系的活力比以往更加欣欣向榮起來。
教育系統的待遇本來就是政府預算最優先保障的物件,北大的一個講師原本的月薪就能到300元,而當時一個北京巡警的月收入不過8到十塊,隨著南苑附近飛機廠和汽車廠的建立,面向中學招生的工科速成職業學校如雨後春筍一樣出現,而高等教育在中華慈善基金會聯合京津滬等地高校設立和名目繁多的獎學金、助學金之後,學校的招生規模差不多擴大了一半。
在國會,老段和徐樹錚在王庚的建議下調整了策略,你培養可以自己的議員需要投入大量的前期的準備工作,末了還可能被對手扣上操縱、包辦的大帽子,在本屆國會至少還有一年才能進行眾議院選舉的情況下,影響和改變現有的議員的立場實際上比另起爐灶要容易的多。
議員也是人,在眾議院議員的津貼待遇得到了提高和足額髮放,國家外交內政都在往正確的道路上靠近的時候,不是所有人都會跟著一兩個頑固的南方黨魁往死衚衕去走,隨著參戰和美援日援的到來,隨著新式軍隊參戰軍的不斷壯大。
這一支部隊的戰鬥力究竟如何姑且不論,沒人能否認永遠身體力行唱著三大紀律九項注意出現在民眾面前的參戰模範軍是一支新式的軍隊,是一支文明的軍隊,是一支人民的子弟兵!
當然有很多居心叵測或自以為是的人指責段祺瑞重用的王庚是一名徹頭徹尾的軍閥,但一個在中國不置私產,甚至捐獻了3500萬元創立中華慈善基金會的中國青年如果是軍閥,那老百姓歡迎這樣的軍閥,更不要說他的參戰軍因為搶修永定河水利工程避免了大水災,在南苑和天津廊坊附近為居民打的井超過了過去十年的總和。
也有人說參戰軍剪除異己吞併其他友軍,自有參戰軍的支持者跳出來反問:整編是軍隊國家化的舉措,是消滅軍閥割據的舉措,這些兵,加入參戰軍後待遇是升了還是降了?那兩個師長是升了還是降了?他們現在帶的兵是多了還是少了?
反對的人永遠是反對,爭權奪利是他們內心深處不可告人的秘密,表面上卻要高舉什麼主義,但在1917年的這幾個月裡,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中國人看上去比過去更團結,看上去比過去更強大。
事實上,王庚就像一個謎,似乎沒人能知道這個中國青年偶像內心深處真正的訴求是什麼,徐樹錚甚至曾經這麼試想過,如果有一天國務總理決定免去王庚的本兼各職,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他不敢再往下想去,這個西點回來的傢伙聽說在美國的身家都快接近了一個億美元,在國內則大手筆投資了中華航空、中國鋼鐵、中華保險、京綏鐵路公司等等巨無霸的企業,而股權都無一例外的被他無償捐贈給了中華慈善基金會。
徐樹錚沒有那麼多錢,也做不到這點,王庚唯一可以讓人詬病的或許就是他一直沒有結婚,拒絕了所有登門的求親者,屋子裡卻養著五個美妾,並且,段鐵柱和夏山依然是他的管家和貼身副官!
君子坦蕩蕩,徐樹錚漸漸覺得在中國,能阻擋王庚前進的腳步的,除了王庚自己,沒有第二個人,五國公使見到這個參戰督辦兼五國交涉督辦的時候,無一例外會眼睛一亮,雖然中間雙方會吵的不可開交,但每次離開王庚的司令部或者是外交部辦公室時,這幫公使顯然都興致比來的時候更高!
王庚基本不過問也不干涉財政部和中國銀行以外的任何人事任命,當然,參戰軍是這個參戰督辦的一畝三分地,自己深惡痛絕的蔣方震被他請去當了參謀長,自己推薦過去的李濟深卻也當了實打實的第六師的師長!
明知道王廷楨是馮國璋的近衛嫡系,這廝照樣敢讓這直系的王廷楨當教導團團長,緊接著總統衛隊第十六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